关于学生心理和课堂技巧的学习心得

图片发自App


星期五的时候听了一场讲座,讲座内容是大学生心理分析和课堂应变技巧,主讲人是西南大学心理学教授张仲明。张老师的课逻辑清楚,举例生动,充满激情,让我获益匪浅。我将我的学习总结提炼为三个关键词:张仲明、了解学生、教学技能。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分享此次学习心得。

一、张仲明   

关于张仲明老师,感悟最深的是:经历就是经验;经验就是财富。

张老师五十多岁了,在大四的时候任过教;在外面开过计算机培训机构;也是在人生里扮演者老公和父亲的角色……   

这些都是他的经历。可是有经历的人不一定有经验,因为要把经历转化为经验还需要一番深刻地领悟。而张老师就是有了这样的领悟。   

他把观察到的大学生颓废的生活现状,就以照片的形式的把它们呈现在了课前;他还讲了他带自己孩子去学游泳的经历,来形象生动地阐述说明是“智识”和“能力”;他还讲了他和夫妻之间的打酱油的生活小故事,以形象深动地说明共情的四个步骤......特别是共情四步,听了后用到我和女朋友的相处中,的确也化解了没必要的尴尬。

其实这就是非常生动地教学了,教学材料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小事,由于自己亲身经历过,就会讲得非常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眼球。

反观我们的生活:有发生过那些让人深思的瞬间吗?

答案肯定是有的。每天都会发生很多。

可是你在课堂上讲过多少这样的切身感悟呢?

很少讲。

为什么呢?

尽管我们经历了一些事,可是还没有把经历化为经验,把经验做到传承这一步。总之,就是对生活的咀嚼还不够,对教学引例的设计上思考得还不深。所以下一步,我将在我的课堂上运用更多的自己生活的例子,形象生动地把一个知识点讲懂

二、教学技能

1、回忆正确率;

2、30秒高考阅卷——议论文三段式;

3、点滴积累文件夹;

4、心里有了结果,让学生猜——过程式启发:展现思维过程;

5、分段标准:内容的连贯性;

6、复述性记忆;

7、讲完的结构呈现;

三、了解学生

张教授上午分析了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据个人的专升本教学经验,专升本存在的问题:1.手机病;2.眼高手低病;3.玻璃心病;4.迷茫颓废病。这里不作阐述,但是对于如何解决问题,但是学到几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工具一:建立教育同盟关系工具理论支持:我们永远活在由感官愿望所塑造的主观世界中。(学生需要情感照顾)

案例:

1)03年涪陵学生看人事件;             

2)40岁大老板见初中老师腿抖;

操作:

1)背住学生的名字;         

2)掌握学生家庭背景;       

3)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用心思考交流)

工具二:预防自杀(略)   

极为低落+高度焦虑+跑步

工具三:让学生明白生活主线       

例子:

1)顺利毕业;               

2)认识两个朋友;

3)美好的爱情+技能+职业方向;

工具四:单独预约聊天         

工具五:专科生能力清单           

此项可应用到语文的教学中。   

工具六:共情技术           

敏感地捕捉到对方的情绪,处理情绪比处理事情更重要。           

四步骤:

1)理解某事;

2)情绪词;

3)发个感慨;

4)给点儿建议。     

工具五:全面接纳情绪的灵活信念     

具的消化与运用:

1)自我介绍的时候讲约聊计划:微信+qq+线下随机;

2)展现并且分享自我;         

我什么都可以学,就是学不会放弃你们。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听此次课非常深切的感受。可能现在无法完全消化它们,但是它们终会在身体发酵,散发光芒。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学生心理和课堂技巧的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