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平凡的世界》

        好久不怎么读文学了,书架上基本都是跟专业相关的书。仔细一看,发现前阵子整理书时把《平凡的世界》拿出来了,于是想,翻几页吧。随手一翻,翻到第二部的第十二章。原本没想读多少,但不知不觉一口气读了一百页。

        开始读到的是,孙少平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可是内心渴望摆脱这狭窄的生活环境,渴望到更广阔的天地去。虽然这个“更广阔的天地”只不过是从农村到城市,都没有走到另一个城市,但是对那时的孙少平来说,却需要经过内心的挣扎,是青春沸腾的血液,才能让他下此决心。赤手空拳去到城市里,孙少平谋生的方式是去揽工,当建房子的小工,一天2元工钱,有技术的工人一天能拿到5元。现今的农民工工资是当时的100倍。但在当时,孙少平连这样的散工都不容易找。出门在外,身上又只有十五块钱,一个中国人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自然是找熟人。孙少平自然也不例外。于是他先找了有一面之缘的老乡诗人贾冰,借住一宿后又去找远房亲戚。在此过程中,感受人情冷暖。在揽工生活中,虽然吃了很多苦头,但也遇到了善待他的人,比如阳沟的曹书记夫妇。在艰难的日子里,这种人情的温暖,格外让人感到。我喜欢路遥作品的这种风格,这种观点:平凡的生活是艰难的,同时也是有着值得珍惜的感动的。

        在一个下雨天,停工。孙少平在电影院门口偶遇田晓霞,两人的交往,是全书中最具浪漫主义的一段,读之令人神往。这种以思想的交流与人格的相互欣赏为基础建立的感情,彼此熟悉而又各有特点,是现实中理想的情感。而且路遥写着一段的时候,竟然不像很多男作家一般,只着重写男主角的内心满足,他在第二十三章用了整整一章来描述田晓霞的内心活动。

在乡村里,孙少安的奋斗、分家。

孙玉亭、田福堂这样的乡村干部,在农业学大寨时风风光光,非常威风,充当着重要人物的角色。在集体解散后,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

四十年前跟现在的生活真的差别好大。

今年九月将是新中国建国七十周年,现在八九十岁的老人,在建国时已经十几岁,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有多少变化啊!那么多的历史转折,那么多的新生事物。

现在的人,评价别人的重要指标是房子车子。这大概也只是一个历史阶段。当前广受重视的东西,过后可能不值一提。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