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都有哪些有特色的古塔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塔其实是作为一种舶来品传入国内的。塔,梵文称作Stupa,在古代的印度就是坟冢的意思。从印度的梵文译成汉文之后,曾出现过佛图、浮屠等音译名称,和方坟、圆冢、高显等意译名称。而“塔”则是古代的中国人给予这种印度传来的建筑的一种很形象化的名称,最早晋代的葛洪在《字苑》一书中便对“塔”已有提及。

可能大家多多少少也见过一些有特色的古塔,但可能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了欣赏拍照层面。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古塔背后的那些事。

首先,大家需要清楚的就是我国的古塔虽然多,但其实如果稍微用心观察一下的话便不难发现,所有的塔基本上都可以归为下面几类:楼阁式,密檐式,亭阁式、覆钵式塔

一、楼阁式塔

(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是汉民族所特有的佛塔建筑样式。)

代表性塔:

1、应县木塔

在应县的民间传说中,人们将木塔的建造归功于中国传说中的木匠鼻祖鲁班。传说鲁班的妹妹与哥哥赛手艺,妹妹说在一夜里能做十二双绣花鞋,哥哥鲁班要是能在一夜之间盖起一座十二层的木塔就算哥哥的手艺高。结果,鲁班真的修成了十二层的木塔,只是修完之后土地爷承受不住,塔直往地下陷,鲁班便举手一推,将塔分成两截,上半部被他一掌拍到了今天的内蒙古一带,留下的五层慢慢地钻出地面,就成了如今的释迦塔,即应县木塔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应县木塔1961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是现存最高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全塔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用一根铁钉,全塔共应用54种斗拱,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对应县木塔的评价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最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最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

“全塔全为木材,没用一根铁钉”,真的让我们不得不对充满智慧的古人肃然起敬。

2、六和塔

六和塔,取佛教六和敬之义(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通往,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命名为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六和塔占地890平方米(约1.3亩),塔外各层檐角挂有104只铁铃 [2][1];塔高59.89米,塔身为砖砌,外檐为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外檐13层,7层与塔身相通,6层封闭,形成76暗的格局。塔身仿木结构形式砌筑,塔内有阶梯可盘旋而上,到达顶层。塔身每层有外墙、回廊、内墙和方形塔心小室四部分。每层方形中心塔室,用斗拱承托藻井。藻井用两层菱角牙子叠砌。斗拱补间铺作两朵,与转角铺作同为五铺作双杪单拱计心造。室内施各式彩绘。每层塔墙四面辟门,通达木檐外廊。外廊宽阔敞通,登塔人可由塔内走向外廊。塔墙厚实,以底层为例,外墙厚达4.12米。

六合塔外观雍容大度,全塔设计精巧,结构奇妙。塔外观八角形,腰檐层层支出宽度逐层递减,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衬托分明

二、密檐式塔

在中国古塔中的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形体一般也比较高大,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而演变来

代表性塔:小雁塔


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称来源大雁塔有关。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是密檐式砖结构佛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檐等部分构成,塔身为四方形,青砖结构。它的基座为砖方台,塔基座南北各开有一券门,青石门相,券门下为青石踏步。石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楣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

在今天,小雁塔的文物保护价值是很高的。196134日,小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622小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亭阁式塔

代表性塔山西五台佛光寺祖师塔

佛光寺塔塔身由青砖砌筑而成,表面涂以白色,以示清净纯洁。下层内部系六角形小室,西面开券门。上层实心,西面作圆券假门,西南、西北作假直棂窗,下层塔身平素无装饰,门的券面用莲瓣形或火焰形作装饰。塔身上部微出迭涩一层,涩面砌出斗拱,每面九枚,其上又出迭涩一层,上层密列莲瓣三层,莲瓣上又出迭涩六层,构成第一层檐部,下层檐的背上,用反迭涩仿木制胡状的形式,每角立瓶形的角柱,每面作壶门四间,剔透凌空与内部塔体脱离。束腰上下收分甚紧束腰上涩之上,又出仰莲瓣三重,以承托上层塔身。

佛光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祖师塔是创建佛光寺的初祖禅师的墓塔,祖师塔是它的俗称塔的形制是国内仅见的孤例,也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北魏石塔之一。

四、覆钵式塔

又称喇嘛塔,是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与印度的窣堵坡很相近

代表性塔:扬州瘦西湖白塔


关于白塔,在江苏当地流传着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一夜造白塔。传说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

后来据说,这座白塔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

尽管白塔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仍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尽管瘦西湖白塔是仿照着北海白塔建造的但在细节处仍然跟北海的白塔有很大区别。比如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就曾将二者作对比后说过,瘦西湖白塔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出,就算是再粗犷奔放的“北方塔”到了南方也入乡随俗,变得柔和秀匀了。


中国建筑自古就多种多样,蕴含着无数工人的大智慧,欢迎关注老杜,带你们领略更多建筑之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内都有哪些有特色的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