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必要学习英语吗?

关于学习英语这个事儿,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切身感受,毕竟大家都是上过学的。在我的印象中,对于英语的学习甚至可以追溯到小学三年级。那个时候太小,啥都不太明白,老师教啥我们就学啥。

然后对于英语的学习就一直持续到了大学二年级,因为学校有规定,不过英语四级就拿不到学位证。从我小学到大学的整个对于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我似乎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呢?

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下,我想大多数人学习英语是迫于无奈,英语从小学就是必学科目,中高考还要考英语,分值还不低,这能不学嘛?也就是说,我们很多人学习英语都是被动的,很多人是不情愿的。所以,很多人过了英语四级后都有一种完全解脱的感觉,内心可能都在说着 “这辈子终于可以不用再学英语了。”

经历过的人都能理解,学英语确实比较痛苦。对于我来说,稍微回顾一下我的英语学习历程好像就没啥愉快的回忆,学音标、背单词、做题...还是不去想这些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还是没把英语学好是情有可原的,我想核心原因就是:

国内的应试教育体系更关注应试能力,就拿英语来说吧(其他科目也是一样的),最后要看的就是英语考试成绩,所以一切的学习、训练都是围绕提高英语考试成绩这个目的进行的。

而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学习训练对于我们的英语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也就是说,要学好英语,或许就不应该这样学。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学习普通话或者是家乡话的过程,可能我们一下子还真说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学会的,反正就那么会了。

原新东方的英语教师许岑老师总结说这是 “自然主义” 的学习手法,当然这是具体的学习方法问题了,不是我们这次的讨论重点,我们还是回到为什么要学习英语的问题上哈。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

对于这个问题的考量,目前我能想到的有以下几个方面,这个并不适合所有人,仅供参考:

1、便于国外旅行

现在是疫情流行,虽说是最好不要瞎溜达;不过我相信疫情总会过去的,我们终究还是有机会出去看看的。特别是出国旅游,如果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无论是搭车、吃饭、住酒店,就都不用带各种辅助翻译装备了,岂不快哉?

2、便于使用 Google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在 Google 的时候,同样的一个关键字,键入中文和英文,出来的结果有可能是天差地别的,英文资源往往要详尽丰富的多,通常资源质量也会好一些。我们简单看一下键入 “1918年流感大流行” 和 “1918 flu pandemic” 这两个关键词在 Google 上的资源以及在 wikipedia 上的介绍情况。

ps: 对于搜索引擎算法有一定了解的同学应该还会知道搜索引擎召回的资源和用户本身的使用习惯会有关联,简单说就是不同用户键入同样的关键词看到的资源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算法除了会给一些精准匹配的资源,还会给一些贴合用户使用习惯的内容出来,这里会有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使用 Google 的时候有些地方我认为是需要注意的,后面有机会和大家好好聊聊,好不好?

键入 “1918 flu pandemic” 首页召回的资源情况:

01 1918 flu pandemic.png
02 1918 flu pandemic.png

键入 “1918年流感大流行” 首页召回的资源情况:

03 1918年流感大流行.png
04 1918年流感大流行.png

如果我们点击不同的中英文链接进去看,会很容易看到区别的,建议大家平常使用的时候可以试一试。

键入 “1918 flu pandemic” 后,wikipedia 的介绍:

05 1918 flu pandemic_wikipedia.png

1918 flu pandemic

键入 “1918年流感大流行” 后,wikipedia 的介绍:

06 1918年流感大流行_wikipedia.png

1918年流感大流行

3、便于阅读英文材料

我们都知道打开眼界很重要,所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很重要的就是为了打开眼界。其中读万卷书,就不应该仅仅只读中文读物,英文世界的原版书籍也很有必要去读一下的。

从信息源的角度去看,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去获取第一手的信息。英文世界的很多书籍(不仅仅是书籍,还有游戏、电影、歌曲、演讲、文章...)一则汉化需要等待,这导致我们获取优质信息会不及时,二则中文译本质量参差不齐,加大了获取一手(准确说是二手,一手信息都在人的脑子里面)优质信息的难度。

这个时候,如果英文阅读能力好,这些烦恼就都没有了,这个感觉想想都很好。

4、便于观看英文电影

有很多不错的英文电影是没有引入国内的,这些电影往往比较难找到中文翻译,同样的,即便有翻译,我们也不能确保翻译的质量。还有就是,看英文电影不用字幕,那个感觉是真的不错。

5、便于构建二元思维

有这么一个词 “学贯中西” ,我理解这里面的重点是要构建二元思维。如果我们仅仅靠中文这种单一的文字去构建自己的全部知识结构,好像也没啥大问题,英文的很多优质信息都会翻译成中文。只是这样我们的思维习惯就只能是中文带给我们的,如果有英文能力的加持,无疑是更好的嘛。这里我说的二元思维,更多指的是中西方的思维习惯,和芒格老师说的多元思维模型是不同的。

对于有无必要学习英语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我的这些理由是否回答地到位。我的习惯就是就是这样的,决定做某件事儿之前,我从不会吝啬花时间去想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儿” 的问题,因为在我的认知里面,这个问题涉及到的东西很多,其中最重要要解决的就是 “源动力” 的问题。想不明白这个问题,我一定是做不好这件事儿的。

6、便于培养孩子英语能力

有一天我们为人父母后,孩子会因为我们的英语能力好而受益,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孩子从小就在双语环境下长大,不仅能够让孩子在英语学习上少走弯路,还能让孩子在未来更具竞争优势。何乐而不为呢?

好了,下面请大家看一下许岑老师写地一篇英文短文。这篇文章是用来提高英文发音以及提高听力识别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习一下。

原文如下:

A BITTY NOTE OF WORLD CINEMA
Mark C. Xu

Before the twentieth century, people were able to view moving pictures. Those "moving pictures" were then named "films". At about the same time, films were actually very short. Subjects usually
included views of a couple of people having breakfast, a kid playing with a banana, a man doing exercises, a pig eating an egg, or even just several houses, all very simple ideas.In other words, the early films were extremely "physical" and casual. Then people started expressing their feelings, nervous or anxious, and their thoughts in films. Later, conversations and interviews showed up in films, people call those films "documentary". With the diversity of contents, it appeared genres, but few films lasted more than an hour.

By 1914, national film industries were established.The great strength of the Italian industry was
historical epic, with large casts and massive scenery. The First World War definitely retarded the film industry in Europe; meanwhile the American industry grew in relative importance. Filmmakers in the U.S. earned millions of dollars, became rich and famous. But the facts behind were revealed to be extremely commercial. During the 1960s, the cinema of France became powerful. French New Wave
directors broke the rules of Hollywood cinema narrative structure, such as campus life, urbanity or horror stories.

With the worldwide film boom, cinema probably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and mass media. Cinema companies knew how to market a movie. For some special occasions like Christmas, they would generally make blockbusters on shown in theaters. Additionally, filmmakers would offer trailers for audiences to have a quick preview. Moreover, you could see more and more inserted advertisement in films, such as Nestlé milk and diet Coke. It was regarded as an interesting phenomenon that recently filmmakers from Korea got remarkable in Asia.

注:A BITTY NOTE OF WORLD CINEMA 原文引用自《许岑的英语学习方法论》一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的有必要学习英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