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世界里的灵魂微光 | 写作初探

写作成长专栏

推荐编辑:p小米粒

推荐语:作者对写作的看法,见解,观点, 值得思考。

最近,总有简友提“非分”的要求:你写一写对于写作的看法吧?一定会对大家有助益的。

我常常苦笑,自己还是个写作小白呢,如何能够回答诸位同道的高深问题?一想到这,便诚惶诚恐,白头发都长了草。

一位有智慧的朋友开解:“不为别人,只为自己就行!”

这句话原先我不甚得解,最近读了另一位有智慧的朋友的总结报告后,才恍然有所悟。

他精准地总结到:与其说希望我写的内容给别人启发和参考,不如说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更精准地探索出自己的知识盲点,从而能更加精进。

一句话平息了我的忐忑不安——是啊,探讨写作可以是大师做的专业研究,也可以是小白攀爬路径的真实写照

因此便有了这篇——如果我一直保有热情的话,或者以后会有更多篇幅关于写作方面的探讨。

但这并不是所谓的保证——受囿于自己的眼界、认知所限,这个系列或许会有兴之所至的更文,如果整理探讨依然让我感觉无所得,也随时会有弃坑的准备。总之,不要对这事儿抱着太大的期望,我们更像是夏夜里,坐在葡萄架下数着星星闲拉呱儿。

网图侵删

言归正传。以前我最害怕面对一个事,就是有人问写作是为什么?彼时懵懂,散漫写些,不过是喜欢文字在指间跳跃的感觉。

真的是思维太浅,见识太少,说不出个所以然。当然,如今依然有着浅浅的喜欢,依然说不出太明白的大道理。

只是活着活着,写着写着,由着性子在方块字垒砌的虚构与非虚构世界穿梭来去时,才感觉到了“好玩”。

人人都讲初心的当下,“好玩”也许就是我的一点点返璞到泥土里的初心吧!这并不是说我就能“玩”得好,我一直是游离在文字世界周边的小白,文“道”太深奥,是真正的“无限游戏”,只能说比其他玩意儿更多一点喜欢。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世界链接的触角越伸越长,写作终于逐渐剥落那层堂而皇之的外衣,表露出最本真的意义——写与人的关系

从某个角度看,人的成长有两个基本向度:一是向外的拓展,与世界的链接;另一个是向内的观察,与内心的对话。

用文字向外探索,可以更好地与世界产生链接。比如思维的训练,沟通的表达,升职加薪的隐藏实力,工作之外的睡后收入,一篇文章感动了他人而链接到好友等等,都能够让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更加深入而紧密。也就是说,它进一步夯实了我们与外界之间的出口。

用文字和自己对话,是向内探求的结果。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中国宋朝大文豪苏轼也曾经说过,写作时笔端能表达一切情思的脉络,“人间之乐莫过于此”。周国平更说得直白:“我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让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

鲁迅在《华盖集•题记》中也做了简单的内观:“现在是一年的尽头的深夜,深得这夜将尽了,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经耗费在写这些无聊的东西中,而我所获得的,乃是我自己的灵魂的荒凉和粗糙。但是我并不惧惮这些,也不想遮盖这些,而且实在有些爱他们了,因为这是我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凡有自己也觉得在风沙中转辗而生活着的,会知道这意思。”

我们都是在宇宙星辰间流浪转辗的微尘,但写东西,让我们看到了灵魂的微光

这种支撑之所以成为支撑,是因为写作是自己对世界的表达,也是自己对自己的表达,包含了变化无恒的感受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支撑自己在人间、在内心深处从容不迫的快乐系统

由是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沉浸在各种娱乐事物,酒席吹嘘之中?因为只有此刻,他们才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途径,沉浸在自己的表达快慰之中。仅此而已。即使是以物的形式进行的表达,最终也要归结于心的需要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从来没有比任何别的表达形式更加高尚,它是人生在世的诸多表达手段之一,一种更可能无限逼近属于自己的热情的渠道。

如果说有一点不同,便是我们日常说过的话,随时会消散在空气中,而每一个写下来的字,在它落地之时便拥有了一项特殊功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人生的机会

当然,快手、抖音横行的时代,即使我们说的话也可以即时留影保存,这是时代的进步。但反观心的安住,与不断膨胀的焦虑、焦躁,乃至快捷,无关。

从古至今,“心”与“文”便是相辅相成的。“心”是思想,“文”可载道,哲人的思想,文人的意趣,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因为深邃的文字而流传千古,如同夜空的璀璨辰星,永远散发着温暖而有力量的光泽,激励着人类,一步步探求更深邃美好的“心”世界,和更广阔无限的宇宙自然。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无论内求外求,最终又相互影响,彼此融汇,达至生命的圆融饱满。

以上这些文字依然散漫得不知所云,但也因为“散”而生发自由和意趣。不管愿不愿意,这种表达的手段嵌进了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在无限广袤的世界里有了更多舒展的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广袤世界里的灵魂微光 | 写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