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性思维:在跨文化心理学视角下》03人类发展、心理障碍与社会知觉、社会认知和社会互动

第8章  人类发展与社会化

8.1发展与社会化

8.2生活质量与儿童发展

财富和个人获得资源的机会是影响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8.3规范、习俗与儿童保育

在全球范围内,富裕和教育被认为会改变父母对使用武力对付儿童的态度。

多数西方育儿观念批判性的对待,服从并批评大多数形式的成人对儿童的胁迫。

8.4父母的价值观和期望

跨文化研究表明,父母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同情心的期望,似乎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影响。

对孩子的正规教育及父母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中国母亲表达了对教育的更大兴趣,并表示愿意为孩子做出更大程度的牺牲,本研究中赴美的中国台湾地区移民大多来自中产阶层,他们大多是出于经济和政治原因,你从中国台湾地区移居美国的,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这一群体具有高水平的成就动机。

8.5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提出理论认为,每个人在其人生全程中都会经历八个发展阶段,将健康或心理成熟的人格定义为八种美德,希望、意志、目的,能力,忠诚,爱,关怀和智慧,这些美德从每个发展阶段的积极解决方案中产生他的心理治疗方法的目标,是鼓励人们发展其失去的任何美德,从而获得幸福适用于各种文化。

埃里克森的理论更适用于强调独立和自由的自我表达的所谓广泛社会化实践的社会,而不是规定了意识形态,严格确定行为是非的狭隘社会化国家。

8.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的理论很好的解释了儿童如何理解各种体积,重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实际上,社会成功满意度或适应策略以及某些活动和职业并不要求个体在形式,运算层次上发挥作用。

8.7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接触特定事件包括暴力和战争,会对个人做出高度道德判断的倾向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人的道德判断会受到传统规范的强化,中国人倾向于从集体主义的视角看待社会秩序,为了近亲和朋友而采取利他行为,这种强烈倾向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根据作者的说法,中国人也应该受到了儒家关于五种主主要关系的观念的影响。

中国人往往不通过法律制度解决冲突,更喜欢通过人际交往来解决冲突。

8.8发展阶段

人类发展是分阶段进行的。

8.9出生前的生命:产前期

8.10第一步:婴儿期

8.11发现世界:儿童期

8.12重要排演:青春期

特定国家的社会和政治条件,政府政策,社会经济条件都会影响年轻人的态度和动机。

8.13成年期

在所有文化中,成年期代表成熟,责任感和义务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成年早期,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

一个人越成熟,人们就期望他越聪明,社会期望会影响我们对成人治理的看法,思维敏捷性与流体智力联系在一起,即形成概念,抽象思维和将知识应用于新环境的能力,在西方社会思维的速度受到高度重视,流体智力被被解释为成功的指标。

8.14成年晚期

许多人在成年后期仍然非常富有成效和创造性。

第9章  心理障碍

9.1美国背景:DSM——5

精神障碍是一种由于精神功能的心理过程,生物学过程或发展过程的机能障碍所导致的,以个体的认知,情绪调节或行为的临床显著紊乱为特征的综合征。

9.2关于文化及心理障碍的两种观点

症状和相关体验具有相似的起源,但可能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的表现和感觉有所不同。

9.3文化综合征

文化综合征包括一组心理学家特别感兴趣的心理现象。

9.4焦虑症

9.5抑郁症

9.6精神分裂症

社区文化,社会和经济特征可能会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和病程,该研究对诊断程序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污名,以及政府对报告的健康统计数据的控制,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

发达国家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现在可以使用各种心理学方法来减少复发,因此关心家庭和社区在患者的生活中变得极为重要。

9.7文化与自杀

自杀率最高的前20个国家中,大多数都是经济富裕国家。

啥是青少年第二大常见死因?而在年轻男性中自杀仅次于意外死亡。

9.8人格障碍

许多国家的专业人士都将人格障碍视为一种特殊的诊断类别。

9.9物质滥用是否受文化约束

个人越具有脆弱性,他就越有可能出现酒精问题,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脆弱性表示对健康状况不佳或疾病的易感性,这可以通过身体,心理和社会结果表现出来。

发展中国家有近50%的男性吸烟,中国有近2/3的男性吸烟,仅在中国每年就有超过60000例因吸烟导致的死亡。

9.10心理诊断偏差

9.11心理治疗

治疗就是通过心理手段治疗心理障碍,通常包括与专业治疗师的口头互动。

(典型案例:开放性与心理治疗)

9.12文化匹配

将寻求心理健康治疗的少数族裔来访者与具有相同族裔背景的治疗师匹配,已被证明可以提高治疗利用率,并确保降低退出比例。

20世纪的历史中,精神病学被无数次用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目的。

第10章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与社会互动

“穿梭外交”来自外交中使用的策略是指外交使节在两国政府和贸易提案之间来回穿梭,直到达成协议。

人们对历史的看法是基于他们祖先的经验,他们对特定新闻媒体的接触,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派别。

社会知觉的过程影响人们思考世界的方式,我们通过考察态度和价值观,首先对社会知觉认知和互动进行跨文化分析。

10.1态度和价值观

态度是一个人对社会世界各种特征的心理表征和评价,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各种认知图像,与其评价之间的心理联系或关联。

价值观是反映个体认为最理想或最合适的原则,标准或品质的态度,价值观比态度更重要,更稳定,影响人们对各种对象和情况的行为。

这比态度更具核心地位。

10.2西方与非西方价值观

当文明最基本的价值观是工作成就,追求效率和物质财富的消费,非西方价值观的本质是尊重传统,敬畏权威,整体稳定。

10.3追求一致性:认知平衡理论

海德的态度平衡理论,寻求态度之间的一致性。

态度平衡,理论考察了简单的三要素认知评估过程中的一致性压力,第一个要素是进行评估的人,另外两个要素是被评估的对象问题或其他人。

认知一致性因文化而异,在日本,处理不一致的能力被确认为是成熟的标志,在苏联集团,道德一致性要求个人谦虚诚实,为社会做出牺牲以及公开批评,不遵守这些标准的其他人,新的跨文化研究可以带来关于认知平衡的新经验数据。

10.4避免不一致:认知失调

失调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减少失调后的方法有三种:

一,提高我们对所选事物的评价;

第二,降低我们对未选事物的评价;

第三,不考虑、不讨论所做出的决定。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会引发不同的认知失调表现。

10.5心理教条主义

10.6社会归因

尽管不同国家的归因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差异依然存在,在吸引力,智慧和社交能力三方面进行评分,美国人对笑脸的评价通常在三个维度上都较高,日本人普遍认为笑脸更善于交际,中性脸更聪明。

10.7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日本通常将失败归因于自己较少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倾向于将他人的成功解释为内部因素,而将他人的失败解释为外部因素。

10.8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中的责任和公平

10.9刻板印象和泛化的力量

刻板印象可以是积极的或消极的,也可以是简单的或分化的,人们对所持有的刻板印象的信心从强到弱有所不同。

百多名中国背景和欧洲背景的小学生对中国移民的刻板印象是相似的,两个群体都提到了中国人的职业道德,尤其是他们的努力,这两个群体都认为欧洲人在职业道德方面较不积极,且比中国移民更受个人控制,而非社会控制。

日本挤在一起是温暖和愉快的亲密关系的标志。

在跨文化咨询环境中至关重要的是,要在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寻找可以建设性的,利用的异同点。

10.10普遍性互动

规范是由一个群体建立的,表明该群体的成员应该和不应该进行的行为简单的反映举止和复杂的行为身体接近共同的价值观和语言,会影响文化规范,使他们在文化上具有独特性,社交网络可能会影响现有的文化规范,形成新的文化规范,社会规范,对社会角色的界定很重要。

容忍和不容忍是针对特定问题的,如果从比较的角度进行研究,就可以更好的理解人们应该在特定情况下考察特定群体以及该群体对特定问题的容忍或不容忍的程度。

10.11直接接触和肢体语言

在地中海周围和一些斯拉夫国家的文化中,谈话中触摸对方比在荷兰,德国和芬兰等欧洲国家更为常见,人们对文化主义和民族习俗的理解,在跨文化互动中非常有用。

10.12从众

从众是一种社会影响的形式,个体通过这种影响来改变态度和行为,以符合他人的行为或社会规范。

从众可以直接由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的愿望所驱动,也称为顺从的行为,顺从并不仅仅是个人软弱和绝望的表现。

10.13从众具有跨文化普遍性吗

个人主义与经济财富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个人主义水平较低的国家,人们更喜欢从众。集体主义规范可能会促进从众社会和环境条件,也会影响个体的从众。

所有人类行为都可以视为从众行为,因为大多数健康的个体倾向于调整其行为,以适应特定的规范,集合某些形式的从众可能会受到促进。

10.14服从命令

米尔格拉姆在实验中发现,有些人很容易服从他人,而这样做的时候,他们也很容易违反自己的道德行为标准,当有人为我们的行为承担责任时,我们往往会毫不犹豫的服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做一些被认为不道的或不公平的事情,影响服从的另一个因素是个体的主要领导风格。

批判性的思考,一个问题意味着会提出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生活在美国和韩国等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父母的回答,强调了个人独立和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10.15社会影响

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指一个人改变一个或多个人的行为或态度所做的努力。

仅仅是出现代表特定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符号,可能就会对人们产生影响,使他们根据该国家或文化群体的价值观进行思考,看到红灯笼,可能会想到中国,可能会突然让你想到履行人际关系义务的价值观,也就是中国的文化价值。

10.16对某些观点感觉良好

群体极化是群体成员,由于群体讨论而变得比他们最初的立场更加极端的趋势,在群体极化条件下,群体凝聚力对群体成员来说可能不那么重要。

10.17社会懈怠是普遍现象吗

社会懈怠,即群体成员在完成任务时比单独工作或群体规模扩大时付出更少努力的倾向。

社会懈怠是以社会环境为基础的某些心理现象,如成员对团体的个人认同,对团体的忠诚度和责任感可能会影响社会懈怠的增加或减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判性思维:在跨文化心理学视角下》03人类发展、心理障碍与社会知觉、社会认知和社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