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渡组——陈文笛

卷二概括

仁宗嘉佑六年,苏东坡任大理寺评,他的弟弟子由则留在京师侍奉老父。在凤翔时他游历各处了,还曾为百姓祈雨。他遇到了一位陈太守,虽然这位太守和他脾气不和但后来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陈太守的儿子后来更成了苏东坡毕生的友人。神宗元年,两兄弟都携眷返回了京都。后来再未返回故里,由此开始卷入政治的涡旋之中。在接下来的一章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详细描述了王安石的变法。王安石是一个怪人,人品和思想都异乎寻常。他常常仪表邋遢,且以此等恶习而众所周知。他从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整整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只在偏远的省份当一个小。他越是拒绝任命声誉越高,朝廷官员都想一睹此人的真面目。他除了文章出名外,政绩也确实不错,深受百姓爱戴。但能看出他必会成为国家的一大害的人寥寥无几,其中就包括了苏洵。神宗元年,王安石认为时机已然成熟,于是奉召入京,且见到了皇帝。他将皇帝比做尧舜,在朝重臣比做四凶。经过这一方密谈,皇帝颇为感动。从此,决定赴汤蹈火完成王安石的变法计划。可惜这次变法最终以惨败告终,百姓苦不堪言,国家也迅速衰败。王安石一直竭力掩饰新法的反响,最后皇帝看到了皇宫门吏郑侠的画才明白。在此期间,苏轼也曾多次给皇帝献上忠言,但王安石的势力过于强大,使得他没有用武之地。熙宁四年,他携眷离京往杭州上任,在往后的八九年内,始终在杭州密州及苏州为官,政绩斐然。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的诗,将心中所思所想尽情挥发出来,可就是这些忧虑愤怒的诗歌触怒了权要,最终给他招致了灾祸。

你可能感兴趣的:(捞渡组——陈文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