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表姐说你朋友很多,我不配高攀,可是很想在你的朋友里凑个数目

不是有人说“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嘛,我读钱钟书,也有种这感觉。虽然我也没有很老哈哈,但我确实有点那种随着年纪增长能看进去的东西不同的感觉。

曾经因为年轻还是不知道看什么书的缘故,只看些大部分年轻人爱看的畅销书。后来才知道评价一个作者是畅销书作家是骂人的话一样。看畅销书的人也是要被所谓的阅历高的人嫌弃的,可你一开始就让我看《曾国藩传》看《三国演义》看《文化苦旅》看《千年一叹》看《围城》我也确实是看不进去的。但我后来发现,会嫌弃别人的人,也不是什么厉害的人,真正厉害的人根本不会摆出高傲的姿态去批评别人的阅读喜好的,他们要么提点意见,要么干脆不说话。

于是,在我罗列了一个宇宇的书单之后,有人跟我说,有些书建议别看,但这是个已看书单。

我说我没早点认识你,现在跟我说别看已经太晚晚了。但又觉得早点建议或许也没用,有些书确实是要到那个时候才会看得进去的。就像几年前过年的时候我把四大名著之三搬回家了,可是我愣是没看完水浒的上半本,更别提其他的书了。

强迫自己看的书,就像吃清水煮白菜,寡淡无味。从那之后我再也不刻意勉强自己看什么名著不看畅销书,只看想看的书,打开看得下去的就是好书。

但是很神奇的是,看了很多畅销书之后,好像营养够了,不需要滋补似的,我自然而然的戒掉了。开始换文学名著之类的书去了,于是把一些曾经想看,看不进去的想看书单放出来。

《围城》就是其中之一,如开头说的那样,开始了多次,怎么也没看完。果然好书是要多看几遍的,反正看《围城》一遍是不够的,回想起来就跟没看过一样,但是两遍之后,就清晰多了。

你可能没看过围城,但你一定听过这句话: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是杨绛写在扉页的句子,也成了广为流传的形容婚姻的话。

方鸿渐与四个女人的故事

在书里方鸿渐与五个女人有关联,与周小姐有婚约,与鲍小姐有染,与苏小姐暧昧,与唐小姐有爱,与孙小姐结婚。

周小姐

周小姐是个很可怜的人,年纪轻轻就病逝了。不过如果没有病逝,也就没有后来的苏、唐、孙小姐了吧,或者是即便结婚了也能有苏、唐、孙。

毕竟,在有婚约还在的时候,他也和鲍小姐厮混,所以周小姐也不算可怜,比起遭遇那些背板,这样的安排可能更好一些吧。

鲍小姐

鲍小姐的出场时间比周小姐还要短,贴切点的解释,就好比一夜情。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看了杨绛的番外,才知道鲍小姐之所以姓鲍的典故,不禁为之赞叹。

唐小姐

准确的来说,唐小姐和他是有爱情的,可惜也没有善终。

方:“我知道我很大胆冒昧。你表姐说你朋友很多,我不配高攀,可是很想在你的朋友里凑个数目。”

唐:“我没有什么朋友,表姐在胡说——她跟你怎么说呀?”

方:“她并没讲什么,她只讲你善于交际,认识不少人。”

唐:“这太怪了!我才是不见世面的乡下女孩子呢。”

女人的直觉,让苏小姐不惜诋毁表妹,来让方鸿渐死心。但是,方鸿渐不喜欢苏小姐,这是显而易见的,在船上他宁愿和什么都不如苏小姐的鲍小姐一起,何况是在外面这更大的世界呢。所以,他喜欢苏小姐的表妹,我一点也不意外,但没想到这次的喜欢是真的。

喜欢就是写信,不喜欢就是电话都不想接

于是他初见唐晓芙,就很熟络,说着朋友来往,最讨厌通电话,宁愿写信。没想到唐小姐也如此说:“做了朋友应当彼此爱见面;通个电话算接触过了,可是面没有见,所说的话又不能像信那样留着反复看几遍。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吝啬人的通信,最不够朋友!”

因为信可以一遍一遍的反复读二不怕遗忘,所以写的时候也会更慎重,不像电话那样说了什么挂断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就剩下短暂的记忆罢了。

于是他们意见达成一致,开始互通信件。

“他第一次收到唐小姐的信,临睡时把信看一遍,搁在枕边,中夜一醒,就开电灯看信,看完关灯躺好,想想信里的话,忍不住又开灯再看一遍。”

信来信往之后,方鸿渐便时时刻刻处于编辑状态了,随手把信纸摆在边上,想到什么就马上写下来,没写的时候全在构思。

“见面有瘾的;最初,约着见一面就能使见面的前后几天都沾着光,变成好日子。渐渐地恨不能天天见面了;到后来,恨不能刻刻见面。、

方鸿渐为了约唐小姐吃饭怕她不答应,就把共同好友苏小姐也请了。苏小姐突如其来的病,方鸿渐又高兴又害怕。高兴没有人去打扰他和唐小姐的约,害怕唐小姐会不来。

苏小姐的电话查探让唐小姐有了逆反心理:

“这准是表姐来查探自己是否在家。她太欺负人了!方鸿渐又不是她的,要她这样看管着?表姐愈这样干预,自己偏让他亲近。

自己决不会爱方鸿渐,爱是又曲折又伟大的情感,决非那么轻易简单。假使这样就会爱上一个人,那么,爱情容易得使自己不相信,容易得使自己不心服了。”

虽然唐小姐如此说着,但她确实是爱上方鸿渐了,只是她尚不自知。

方鸿渐打着爱唐小姐的旗号,对苏小姐的示好非但不拒绝,还拿心软为自己辩解。

“他叹口气,怜悯苏小姐。自己不爱她,而偏为她弄得心软,这太不公道!”

即便他知道苏小姐喜欢他也还是一边打着交道一边找着借口,事后又开始心里想着和唐小姐的可能。

“只要她答应爱自己,随她要什么时候结婚都可以,自己一定守节。”

得知方鸿渐喜欢唐表妹的时候,苏小姐把一切都告诉了唐表妹。

唐:“你在外国这几年有没有恋爱,我不知道。可是你在回国的船上,就看中一位鲍小姐,要好得寸步不离,对不对?”鸿渐低头说不出话——“鲍小姐走了,你立刻追求表姐,直到…

“方先生人聪明,一切逢场作戏,可是我们这种笨蛋,把你开的玩笑都得认真——”唐小姐听方鸿渐嗓子哽了,心软下来,可是她这时候愈心疼,愈心恨,愈要责罚他个痛快—

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

方“你说得对。我是个骗子,我不敢再辩,以后决不来讨厌了。”站起来就走。

唐小姐恨不能说:“你为什么不辩护呢?我会相信你,”可是只说:“那么再会。”她送着鸿渐,希望他还有话说。

知道原委之后,唐小姐也还是有点期待他解释清楚的。可惜人生就是这样,你死缠烂打的时候,完全是不在乎的了,你不解释的时候,就好像错过全怪没解释一样。

其实如果真的能在一起,是不在乎这次的不解释的,是必然的要在一起的,反之亦然。

什么都是两面的,信比电话好,是因为你喜欢它的记录性,可以一直看,可当它去掉了爱情甜蜜的外衣之后,就是炮弹,炸的通信者体无完肤。

“她知道匣子里是自己的信,不愿意打开,似乎匣子不打开,自己跟他还没有完全破裂,一打开便证据确凿地跟他断了。”

孙小姐

后来,有经验的他,用唐小姐回绝他的方式,教孙小姐去拒绝别人:“孙小姐,我替你出个主意。他前前后后给你的信,你没有掷掉罢?没有掷掉最好。你一股脑儿包起来,叫用人送还他。一个字儿不要写。”

“包裹外面要不要写他姓名等等呢?”

“也不要写,他拆开来当然心里明白——”

心理分析学者一听这话就知道潜意识在捣鬼,鸿渐把唐晓芙退回自己信的方法报复在旁人身上——“你干脆把信撕碎了再包——不,不要了,这太使他难堪了。

不过在教她拒绝别人的时候,他应该没想过自己会和孙小姐结婚。但是方鸿渐的朋友却说,嫁给方鸿渐是孙小姐千方百计的结果。

想来也是,不然怎么会拒绝的时候,拿方鸿渐当挡箭牌,假装和他在一起了呢,里里外外的人都觉得他们是一对了,方鸿渐又一次懒得解释了,甚至顺水推舟的订婚了。

但是提起唐小姐,方鸿渐如是想着:

“那种情感,追想起来也可怕,把人扰乱得做事吃饭睡觉都没有心思,一刻都不饶人,简直就是神经病,真要不得!不过,生这种病有它的快乐,有时宁可再生一次病。”

后来,孙柔嘉问方鸿渐见到唐晓芙怎么会怎么样,方鸿渐说:“现在想想结婚以前把恋爱看得那样郑重,真是幼稚。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早知道这样,结婚以前那种追求、恋爱等等,全可以省掉。”

他们结婚之后,方鸿渐工作不顺,没有本事还要有哪些不该有的想法。人家辞职他也跟着辞。

空有一身抱负,认不清现实,被人骗一次还不够还要第二次第三次,总是听不进好话。

要是继续写下去,还真的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还好没有继续写下去,不然该是怎么个结局收场。

一些喜欢的段落: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他所说的“让她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三分”,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

从前引用过,不知道出处,如今才知道,来自周老先生夫妇,周先生也是宠妻狂魔了。

最后,是来自钱钟书和杨绛的狗粮:

“也许我正像堂吉诃德那样,挥剑捣毁了木偶戏台,把《围城》里的人物斫得七零八落,满地都是硬纸做成的断肢残骸。可是,我逐段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使我放下稿子大笑的,并不是发现了真人实事,却是看到真人实事的一鳞半爪,经过拼凑点化,创出了从未相识的人,捏造了从未想到的事。我大笑,是惊喜之余,不自禁地表示“我能拆穿你的西洋镜”。钟书陪我大笑,是了解我的笑,承认我笑得不错,也带着几分得意。”

作者的思想情感经过创造,就好比发过酵而酿成了酒;从酒里辨认酿酒的原料,也不容易。

围城钱锺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表姐说你朋友很多,我不配高攀,可是很想在你的朋友里凑个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