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噪声无处不在,在许多领域中,如天文、医学图像和计算机视觉方面收集到的数据常常是含有噪声的。噪声可能来自获取数据的过程,也可能来自环境影响。由于种种原因,总会存在噪声,噪声的存在往往会掩盖信号本身所要表现的信息,所以在实际的信号处理中,常常需要对信号进行预处理,而预处理最主要的一个步骤就是降噪。
小波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信号处理工具,这种方法源于傅立叶分析,小波(wavelet),即小区域的波,仅仅在非常有限的一段区间有非零值,而不是像正弦波和余弦波那样无始无终。小波可以沿时间轴前后平移,也可按比例伸展和压缩以获取低频和高频小波,构造好的小波函数可以用于滤波或压缩信号,从而可以提取出已含噪声信号中的有用信号。
从信号学的角度看 ,小波去噪是一个信号滤波的问题。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小波去噪可以看成是低通滤波 ,但由于在去噪后 ,还能成功地保留信号特征 ,所以在这一点上又优于传统的低通滤波器。由此可见 ,小波去噪实际上是特征提取和低通滤波的综合 ,其流程图如下所示:
一个含噪的模型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 ,f( k)为有用信号,s(k)为含噪声信号,e(k)为噪声,ε为噪声系数的标准偏差。
假设,e(k)为高斯白噪声,通常情况下有用信号表现为低频部分或是一些比较平稳的信号,而噪声信号则表现为高频的信号,我们对 s(k)信号进行小波分解的时候,则噪声部分通常包含在HL、LH、HH中,如下图所示,只要对HL、LH、HH作相应的小波系数处理,然后对信号进行重构即可以达到消噪的目的。
我们可以看到,小波去噪的原理是比较简单类,类似以往我们常见的低通滤波器的方法,但是由于小波去找保留了特征提取的部分,所以性能上是优于传统的去噪方法的。
一般来说, 一维信号的降噪过程可以分为 3个步骤
信号的小波分解。选择一个小波并确定一个小波分解的层次N,然后对信号进行N层小波分解计算。
小波分解高频系数的阈值量化。对第1层到第N层的每一层高频系数(三个方向), 选择一个阈值进行阈值量化处理.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主要体现在阈值的选择与量化处理的过程,在每层阈值的选择上matlab提供了很多自适应的方法, 这里不一一介绍,量化处理方法主要有硬阈值量化与软阈值量化。下图是二者的区别:
上面左图是硬阈值量化,右图是软阈值量化。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达到的效果是,硬阈值方法可以很好地保留信号边缘等局部特征,软阈值处理相对要平滑,但会造成边缘模糊等失真现象。
信号的小波重构。根据小波分解的第 N层的低频系数和经过量化处理后的第1层到第N 层的高频系数,进行信号的小波重构。
在这里,我采用lena的256*256的标准图进行分析,采用 coif2的两层小波分解,并从三个方向上对小波系数进行软阈值量化,为了方便起见,阈值的选择我采用手动设定的方法,最后对图像进行小波重构,后面部分会给出重构的效果图和相应的峰值信噪比。代码如下:
1 clear; 2 clc; 3 X=imread('lena256.bmp'); 4 %X=rgb2gray(X); 5 figure(1); 6 subplot(121); 7 imshow(X); 8 title('原始图像'); 9 X=double(X); 10
11 XX=X+10*randn(size(X)); 12 subplot(122); 13 imshow(uint8(XX)); 14 title('含噪图像'); 15
16 [c,l]=wavedec2(XX,2,'coif2'); 17
18 n=[1,2]; 19 p=[10.28,10.08]; 20
21 nc_h=wthcoef2('h',c,l,n,p,'s'); 22
23 X1=waverec2(nc_h,l,'coif2'); 24 figure(2); 25 subplot(131); 26 imshow(uint8(X1)); 27 title('第一次消噪后的图像'); 28
29
30 nc_v=wthcoef2('v',nc_h,l,n,p,'s'); 31
32 X2=waverec2(nc_v,l,'coif2'); 33 subplot(132); 34 imshow(uint8(X2)); 35 title('第二次消噪后的图像'); 36
37
38 nc_d=wthcoef2('d',nc_v,l,n,p,'s'); 39
40 X3=waverec2(nc_d,l,'coif2'); 41 subplot(133); 42 imshow(uint8(X3)); 43 title('第三次消噪后的图像'); 44
45 psnr0=psnr(X,XX); 46 psnr1=psnr(X,X1); 47 psnr2=psnr(X,X2); 48 psnr3=psnr(X,X3);
下面给出运行的效果图,为了显示方便,我重新排版了下,下图是原图和加噪后的图像:
下面给出去噪的效果图:
信噪比数据为:
1 psnr0 =
2 28.1782
3
4 psnr1 =
5 29.1551
6
7 psnr2 =
8 30.0441
9
10 psnr3 =
11 31.6952
为了增加实验室可信度,可以写一个简单的基于DCT变换的低通滤波器的去噪的方法,如下所示:
1 clear; 2 clc; 3
4 X=imread('lena256.bmp'); 5 %X=rgb2gray(X); 6 figure(1); 7 subplot(141); 8 imshow(X); 9 title('原始图像'); 10 % 生成含噪图像并图示 11 X=double(X); 12
13 % 添加随机噪声 14 XX=X+10*randn(size(X)); 15
16 Y1=dct2(XX); 17
18 [m,n]=size(Y1) 19 for i=1:m 20 for j=1:n 21 if abs(Y1(i,j))<20 %这个阈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22 Y1(i,j)=0; 23 end 24 end 25 end 26
27 YY1=idct2(Y1); 28 subplot(142) 29 imshow(uint8(XX)); 30
31 subplot(143) 32 imshow(uint8(YY1)); 33
34 psnr0=psnr(X,XX) 35 psnr4=psnr(X,YY1)
运行的效果图为:
运行的结果为:
1 psnr0 =
2
3 28.1068
4
5
6 psnr4 =
7
8 28.6162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波变换去噪能力还是比较突出的。
离散小波变换(DWT)在图像处理中的运用还是十分广泛的,去噪只是其中一个。有时间会跟大家一起总结下其他的应用。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3109428257/profile?rightmod=1&wvr=5&mod=perso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