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ase address(即设定Image$$RO$$Base),这个选项将包含有RO(Read-Only属性)输出段的加载地址和运行地址设置为address,RW-base address
这个选项设置包含RW(Read/Write属性)输出段的域的运行时地址。
Image$$RO$$Base is the address of the read-only execution region (usually contains code and read-only data).
Image$$RW$$Base is the address of the read-write execution region (usually contains data).
RO BASE指定的只是RO段的起始地址,注意:并没有说始第一条指令的地址。所以,如果你的程序包括多个段的时候,有可能别的段放到了RO BASE指定的地址上,而并不是期望执行的第一条指令。在调试的时候,这不会造成什么问题,因为DEBUGGER会把PC指向程序的第一条指令。如果把程序烧写到FLASH里面后,这可能会造成问题,因为CPU在RESET后只从地址0x0处开始取指令。所以,如果你写一个程序,期望程序从地址0x0开始执行,要满足两个条件:1-RO BASE要为0x0,2-告诉linker,把包括你希望执行的第一天指令SECTION链接到RO段的最前面。
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即链接器到底指定了什RO$$Base是否起作用,并不取决于C代码和汇编代码的区别,而在于PIC与PDC的区别。
一个简易的映像文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个只读(RO)区域;
一个读写(RW)区域;
一个被0初始化(ZI)的区域。
在链接器中指定每个区域在执行时的定位地址:
RO-base address1 指示链接器将只读(RO)区域定位在address1地址处(例如,定位在ROM空间的起始地址上);
RW-base address2 指示链接器将读写(RW)区域定位在address2地址处。
在RW(数据)区域中,也可能含有程序代码,这是因为程序有时候需要自我修改(或产生新的代码),类似的,RO(代码)区域中可能包含只读的数据(例如字符串,常数等)。
链接器在创建上述区域的同时产生相应的“符号”并把地址信息传递给这些符号,从而允许将区域从它的加载地址拷贝到执行地址。这些符号描述了每个区域的起始地址和大小限制。
在这里,address1是RO区域的执行地址,它与RO区域在代码加载时的地址相同。exec_address2是RW的代码执行地址,它与RW区在加载时的地址是不一样的,RW在加载时是紧接在R0区域后面的,因此在C程序执行之前,它必须被移到正确的地址上去。同时,ZI区域也必须重新创建(因为在加载阶段,不存在ZI区域)。
Image$$RO$$Base:是RO段的执行地址开始和装载地址开始,由-RO-BASE这个参数指定的
Image$$RO$$Limit:是RO段的装载地址结束的后一个地址,也就是RW的装载地址的开始。
(在一个simple image里面,装载的时候,RO段被装载在RO-BASE指定的地址,后面紧跟着的是RW的数据,注意,在simple image执行的时候,因为ro段的装载地址和执行地址相同,所以不需要移动,而RW的执行地址是由RW-BASE指定的,所以需要移动!)
Image$$RW$$Base:是rw段的执行地址,由RW-base这个参数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