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劳动生活的两年记忆——扬麦(13)

扬麦,在我们队长的嘴里叫“扬场”,不是砸场。

扬麦或扬场,就是把已经碾好的麦子,把麦粒和麦秸、麦糠分开,只留下麦粒,就是麦子,麦秸或麦糠则弃之不用。

扬麦是夏收,就是麦收的最后一道工序,经过扬场以后,就剩下黄澄澄的麦粒,此时,就可以粮食入库,但还不能马放南山,因为,还有“三夏”中的夏种和夏管两个任务没有完成。

碾麦一般是在下午二三点钟结束,碾麦结束后,就开始“起场”,就是把所有的长的麦秸秆,从打麦场上收拾起来,并运到不影响下次碾麦的地方,先堆积起来,等打麦场内的麦子全部碾完后,再把这些经过碾压的麦秸秆堆成麦剁,这可是牲口一年的口粮啊,队长对此是毫不含糊的。

把长的大量的麦秸秆清除干净后,麦场上就留下了一二公分厚的麦粒与麦秸、麦糠的混合物,需要把这些东西收集到一起,村民叫这个为“起场”。

起场后堆起来的这堆麦粒与麦秸或麦糠的混合物,是村民们的希望,有时候,几个喜欢打赌的村民,就对这堆东西进行估重,就是估计能弄出来多少斤纯麦子来。

扬场,最主要的条件,就是自然界赐予的夏天的风了。如果没有风,那就无法扬场。

村民们也曾经因为无风时,想把麦子和麦秸分开,发明了“扇车”。就是利用三个木制的叶片,在转动时,产生的风力,人坐在扇车的上边,慢慢往下倒,以把麦粒和麦秸、麦糠分开。

这个扇车,我曾经见过,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只是,一个人在摇动扇车的风叶时太费劲,在我劳动的两年中,队里从未用过扇车,全部靠自然风力来扬麦。这种扇车,你应该在有怀古情结的旅游景点见过。

自然界的力量,人是无法战胜的。在夏季,也就是阳历的六七月份,几乎每天早上都有风,但一到了下午四五点钟,一丝风都没有了,此时,扬场就是一种设想。

那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只有等风来了再干。经常是,下午起完场后,大家都回家休息,等到第二天天一亮,有风的时候,加班扬场,等到太阳出来,把打麦场晒热后,再碾麦时,昨天碾的麦子,就要扬出来。

扬麦,不完全算个技术活,但是,如果把握不住要领,那就会给原本黄灿灿的麦堆上,扬上一层麦秸、麦糠等,让扫麦堆的人,会手忙脚乱一阵子。

扬麦时的主要要领就是,一定要把木掀上的麦子混合物,顶着风向,高高地往上一扬,借着风力,轻的麦秸、麦糠等东西,就会被风刮走,重量比较重的麦粒,就会原地落下,这样,两者之间,就有了距离。如此这般,一堆麦粒麦秸等的混合物,就成了两堆东西,一堆是有用的麦子,一堆是无用的麦秸麦糠等。

在麦堆跟前,还有一个人,用长的竹扫帚,把落在麦堆上的一些长的麦秸、没有碾开的麦穗、麦糠等,扫到麦堆的两边。

一般在扬麦子的时候,两个人一班,在麦堆的一边一个,只要人有劲,就要不停地扬,一旦累了,就换上两个。扬麦是不能停的,其他人的工作,就是在打下手,帮助扬麦的人,比如,把远处的麦堆,往近处推一推,把周边的麦子扫到一块,杜绝浪费。

扬麦最难的是,麦粒和麦糠之间的分界线上的地方,那里,麦粒多,麦糠少,扬起来比较费劲,还不容易把两种分开,这时,就需要有经验的人出马了。

这样扬出来的麦子,属于第一遍,还需要扬第二遍。扬第二遍的时候,是需要扬麦把式出场的,因为,这是需要技术的活。

麦粒与麦糠分开了,但麦堆里不免还要夹带一些麦糠,第二遍就是要把麦糠全部清理出去,只留下麦粒。

扬第二遍的时候,和第一遍不同,是不完全依靠风力,是依靠扬麦人的腕部力量,把麦粒扬起落下,在此过程中,就把那些麦秸、麦秆、麦穗、麦糠,等等杂质区别开来,就会留下干净的麦粒。

把第一遍和第二遍扫出来的东西,堆在一起,和第二天的麦子再次被碾压,如此循环,直到最后一场,剩下的,就成了骡和马的额外口粮,其他牲口是没有份的。

在扬麦时,我能扬第一遍,第二遍是不让干的。我还干过扫麦堆的活,这些经历,为以后包产到户后,我们自己家里碾麦,派上了用场。看来,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活,只要你会了,总有能用上的时候。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农村劳动生活的两年记忆——扬麦(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