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理抚养》之抚养方式会影响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个从小没有被人善待过的人,你不要指望他长大后能够善待这个社会。


有一次,我和朋友逛商场,进电梯时看见一个小男孩骑在他爸爸的脖子上。我们刚进去,小男孩就冲我喊:“奶奶,你还没摁哪一层呢!”因为电梯里人很多,我和朋友没顾上摁楼层,听到小男孩的好心提醒,我笑着

对他说:“小朋友,你真好!谢谢你!

这个孩子虽不认识我们,却不怯生,主动搭讪,说明他是个喜欢与人亲近的孩子。这种心理表现在心理学中有一个专门的术语,被称为 “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这一概念的含义是大家都熟悉的词,即善良。具有亲社会行为的人都是善良之人。他们通常表现为待人友好,善于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常常主动帮助别人而且不求回报。善良如果体现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可称之为公德心。拥有公德心的人在做自己事情的时候尽量不打扰别人,公共场合尽量小声说话,开车上路尽量不按喇叭,主动礼让行人或骑车的人,让生活在同一社会内的人彼此有舒适感。

与善良之人同窗或共事,是一种幸运,找对象遇到这样的人,是一种福气。所以,心理学家很关注这种人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许多这方面的研究,国外有研究者专门观察幼儿在出生后不同月份对他人痛苦表现的反应。

结果发现,幼儿在一岁内对别人的痛苦表现没有什么反应。这说明婴儿不会天生就能具有同情、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只有到12 至18个月时,才有三分之一的幼儿对別人的痛苦表现出关注,有时侯会用手指向对方,做出积极的反应。

这一研究印证了中国古代的性善说。孟子认为,侧隐之心(仁)、羞恶之心(义)、恭敬之心(礼)、是非之心(智),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他还解释说:“谓人皆有 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恻隐之心。”

现在,心理学家的研究更为严谨清晰地告诉我们,人的不忍之心至少要来到世上一年以后才可观察到,但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幼儿仍没有这种表现。这项观察说明,对他人的亲近友好和善意体现可能与幼儿第一年内

的情感抚养有关。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人之初以情感抚养为主,情感抚养是心理抚养的第一序列。由亲人亲自抚养、对幼儿呼喊的及时回应、耐心、友好、平和,让幼儿感受到外部的友好,他才会形成“回应的友好”模式。

孩子年龄越小,他的外部表现越能显现出身边人的行为模式。所以,一个人的亲社会行为或说一个人的善良就是一种无声的标志,标志这个人得到了良好的初生抚养。

善良很重要,善良在某些特殊时刻可能会救你的命,因为善良的人甚至在自己生命面临威胁时还在替别人者想,在危机时刻软化了犯罪人的心。

我曾在东北某地见一个犯罪人,两三年内他在居民小区的楼道里尾随多名女性,然后用锤子砸受害者的头。砸到后抢劫物品,导致多人伤亡。我向他:“你为什么这样子干”他说他特別恨女性,因为他几次倒霉都是因为女人。后来我问他:“你有设有过想砸又不忍砸的时候?”他说有过一两次。他告诉我,有一次他正在楼道里徘徊,听到有人下楼,好像是个女的,“我假裝上楼,想在错身时砸她,没想到她拐过来看到我就说:“你刚下班呀?这么晚,辛苦了!”我假装回答着并往上走,没忍心回身砸她!”

这位女性虽不认识这个上楼的人,但她在相遇时主动开口问候,而且还体谅他下班晚一定很辛苦,让这个犯罪人瞬间产生了不忍之心。

2003 年黄某杀害青少年的系列案件中,最后侥幸生还的男孩在遭遇黄某侵害时其,没有简单地斥责与怒骂他,而是用 “家里只有我一个独子,我上有奶奶,有残疾的大伯,有父母,我要为他们养老”这样的话乞求,让

人看到他的善良与责任感。当黄某要对他下手的时候,他又说:“你也有妈妈,如果你妈妈回家见不到你,她会多难过呀?”这孩子在最危险的关头,说的是“母亲见不到儿子肯定很难过”,他心里想到的是母亲的眼泪。最

后,当黄某突然大哭并说“我死了他们也不会知道”的时候,这男孩竟然说道:“您别难过,如果您愿意把我当作你的干儿子,您老了我把您接过来一起养老。”

因为这孩子前面表述的 “家里有多位长辈在晚年需要他来帮助养老,现在多一个也不多”的逻辑一下子打动了犯罪人黄某,他中止了杀戮的行为。

当然,这种打动也还要看犯罪人具有什么经历,如果他内心仍有一份情感,有过同样的经历,如从小没有母亲,经常挨饿,没有人疼爱,有一个善良的奶奶等,他的人性就容易被唤醒。

相反,如果不幸過上一个“反社会人格”的犯罪人,他毫无情感,只有欲望与怪异的兴趣,那这种“打动”可能不会奏效。但不管如何,善良仍是被普谢遍认可的品质,即使监狱里的犯人也会衡量自己品质的高低好环,

那些侵害儿童,作案手段极其残忍的人,往往会被挤兑至最孤独的境地。

在谈论亲社会行为的话题时,我还要强调一点:善良一定要有智慧。即使帮助别人,也要保持一份警觉,不要被人欺骗。前些年北方某地一个孕妇假装有病,骗一位过路的护校学生扶她回家,目的竟然是为她老公找

一个处女睡,结果女孩无辜遇害。

社会上善良之人被骗财或骗色的不少,所以我强调在教导孩子要善待他人,帮助他人的同时,还要多讲讲 “狼外婆” 的故事。


读这章时我个人深有感触,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有次周末回家,天已经黑了,发现长途车上最后只剩我和最后座位的一个男人。因为那段时间经常听说有人被打劫,所以就警惕了。

到了我家附近的站点我没有下车。因为从站点到我家是一段小路,还没有路灯很危险,所以我选择了终点站下车。

下车后有个小卖店,我就进去了,因为离我家不远,我就跟老板娘说我家住在哪里,我发现有人跟踪我,麻烦她找人送我回家,她就把她老公找来,送我出门口时看到了那个男人正好迎面走来,像是要进来买东西似的。

我跟小卖店老板说就是这个人,他等在小卖店门口,看我们出来才走过来。老板说你还挺聪明的,还知道找人帮忙,他把我安全的送到了家门口。

回家后我就跟我爸妈说了这个经历,第二天我妈就跟我一起,带着礼物去上门感谢这两位善良助人的老板和老板娘。

人生有很多功课让我学习如何识人,有时看到一个人就是不喜欢,或者想远离他,这时候相信自己的直觉,也许真的能帮助到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心理抚养》之抚养方式会影响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