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访米公词

袁文长

一个秋意阑珊的下午,应朋友之约,我从省城合肥驱车前往长江北岸的无为县。我没有专程去过无为,可是我多次从文字上了解过无为。无为作为一个地名应始于隋开皇元年襄安县设立的无为镇,作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应从北宋年间设立无为军开始。无为二字作为地名的意义应该是“思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我之所以专程前往无为,那是因为我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在无为,有米芾的遗迹米公祠。

米芾字元章,祖籍山西,迁居襄阳,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有“米襄阳”之称。是北宋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的大师级人物。当然他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米芾学书最初是集古字,唐代欧阳询、褚遂良和颜真卿的字他多有临摹,学谁像谁,学谁是谁。后来在苏东坡指点下转习二王书体,取法晋人意态,并大肆搜罗晋人字帖。北宋崇宁三年,也就是公元1104年,米芾任无为知军,因自己已经得到了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献之《十二月帖》墨迹,便在知军府内建一室藏帖,取名为宝晋斋。同时将所获字帖摹刻碑石立于院内供人观赏,后陆续建有墨池和投砚亭。米芾在任两年多离任后,无为人在宝晋斋的旧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纪念。所以,无为的米公祠,又名宝晋斋。

这次和我一同专程前往无为的有柯大林先生。他是无为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合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柯大林先生曾荣获过全国书法兰亭奖,在书法界很有影响。路程中,柯大林给我介绍,无为书法氛围很浓,学界、政界和企事业单位有许多人把书法作为第一爱好,民间对书法也十分推从。据不完全统计,中书协会员中无为籍的有30多人,在全国尚属不多,在安徽更是凤毛麟角了。是的,我认识的人群中除柯大林外还有两位无为籍中书协会员、书法界名人:一位是惠而浦中国公司总经理金友华先生,一位是著名硬笔书法家周建明先生。金友华在他出版的书法集自序中记述了中学生时代经常出入米公祠、并用光粘纸做托片的经历。是的,名人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秋天的阳光已经失去了锐气,下午3点多太阳已经像一个硕大的红灯笼高挂在无为城的西边,乏红的色泽在半空中和道路维修、城市拆迁产生的雾霾粘合一起,给人以沉重的视角。前来给我们引路的朋友可能不了解我们来无为的真正意图,接上我们便在无为县城外围驱车转悠。在新建的碧桂园小区停下来,在售楼处的沙盘前不厌其烦的介绍小区的精致和风水,在新建的东门大桥上停下来,很自豪的述说无为近年来经济发展成就和融入芜湖后的发展规划。到了北门新建的图书馆大楼停下来,带我们楼上楼下参观者目前安徽最大的县级图书馆的设施和设备,极力表明县当地政府对文化是如何的重视和舍得投入。到了下午5点多,秋日像宣纸一样柔和,我们由城北向西前往米公祠,临近的道路被挖断,我们只得弃车步行。道路两侧的街面十分繁华,时尚的服装、婚纱摄影、饮品甜品和各类小吃店别样的精致和十分的夸张,千方百计的吸引行人驻足停留。

在一个大大的拆迁现场后,穿过一个私家庭院式的门楼,我们进入一个宽宽的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溜三楹的红木灰瓦建的平房,因为张凯帆题写的米公祠三个大字十分抢眼,我们知道米公祠到了。院落似乎直白,稍微移动一下步伐就能够看到所有的建筑体,宝晋斋、祠宇、聚山阁,虽是防清代建筑,但并没有多少苍桑古朴的感觉。宝晋斋前有一个偌大的水池,砚形,旁立墨池二字,池的对面有一亭阁。斋和池之间有一组太湖石。再向南数步是杏花泉,院落的最北边有修竹一片。置身这个庭院当中,民间有关米芾投砚止蛙、墨染池水和叩拜石丈的传说和轶事自然浮现脑海。是的,米芾作为一个很有影响的书法家,不仅史书上有记载,而且民间有神话般的传说,“石痴”、“米癫”等封号并无贬低之意,相反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表现。当然,无为米公祠最核心部位还是宝晋斋。米芾离开无为仅带走自己钟爱的晋人法帖,碑刻悉数尽留,可以查证的至少有,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和米服自己撰而刻碑的大字墨池、篆书御制文宣王赞、楷书题李公麟阳关图的绝世珍品。只是宝晋斋近千年来没有逃脱战火和动乱的厄运,几经室毁碑失,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投放在米公祠的炸弹虽未爆炸,但是宝晋斋的碑刻几乎损失殆尽。今天 我们在宝晋斋看到的大字《墨池》、篆书《御制文宣王赞》、楷书《题李公麟阳关图》和晋唐历代名家碑刻160余方都是建国以后经过艰辛的努力抢修和追回的,从而使得宝晋斋再现生机,风韵卓约。

时下书发热中写米字更是炽热,各种展览无不见米字出现。只是可笑的是。多数人只知道米芾书长枪大戟、风墙马阵的刷字,一味的效仿米芾着唐装,带宋帽,且遇石而拜,疯疯癫癫,大有唯书法而书法,且不知,书道亦文道,亦人道也。米芾其人,不仅书法造诣极深,而且绘画、诗文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特别值得提及的是,世人以为米芾为官很失败,宦游四方,难当重任。然而,米芾在无为军任上两年多时间,不唯上,低调行事;示为农先、顺乎民心;喜为教诫、淳朴民风给无为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从《无为州志》上可以了解到,米芾“政尚简易”、“善察民怨”和“与民无扰、与物无竞”。明朝庐州府同知撰文赞誉米芾“清风灏气,至今袭人”。在无为有关米芾题写稻孙楼和与章吉老交往的传说就是印证。

当我们走出米公祠的时候,无为县城已完全浸润在喧嚣的夜色之中了。无为当地的一位书家悻悻的告诉我们,这些年来,无为县城拓展了许多,进城的人也翻了翻,只是进米公祠拓碑辩字、与米公结缘攀谈的人可谓多乎哉不多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造访米公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