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的故事思维4:一个故事讲给所有人听?难怪效果差

上一次我们聊到了品牌故事的主人公,这些主人公光鲜亮丽、活泼可爱、形象出众,但似乎只活在虚幻中,讲的再好,大家也知道那个故事是虚构的。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则是活在你我身边的人。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几个故事,您更愿意看哪一个?

1、早上,老李和平常一样准时出现在路口开始自己一天的清扫工作,天气很冷,但老李没有一刻停歇,因为他知道,这是他的职责,他必须快速的清理好自己的路段,好为上班的人群带来清洁的环境。看着人们温馨的笑脸,老李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早上6点半,一个有些驼背的身影出现在路口,他带着帽子,穿着橘红色的工作服,身边一个绿色的铁皮车上写着**市政的字样。马路上的车还不多,但因为是冬天,天还没完全亮。地上并不脏,但却有很多的落叶,晨风出来,落叶伸着懒腰不情愿的从一处飘到另一处。老李从车里把大扫把拽下来,开始一下一下有节奏的清扫着路面。偶尔一辆车快速驶过,带着一阵风把他好不容易扫好的落叶又吹走了一部分,老李不急不躁,继续一点点扫过去。等树叶和杂物堆起来点的时候,就再拿过小车里的铁锹,把叶子铲进小车里。他和小车之间就像有一根弹簧在拉着,远一点就回来推着去装落叶。如果把这段用快进的方式播放,一定像一段舞蹈吧。

3、**路段的李师傅,10年如一日,每天早上6点准时出现在路口,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他负责的路面更是保持着“0”投诉的记录。在其他人休息的时候,老李仍然会在自己的路段巡视,看看垃圾桶里的垃圾满没满,看看路上有没有果皮纸屑,看看路面上有没有随手丢弃的饮料瓶,看看早上清理过有积水的路面是否保持良好,就是这样一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付出,让老李的脸被太阳晒得黝黑,让老李的手被树叶划上了许多细碎的小口子,也让附近的居民每天出门时满脸温馨笑容,让路过的司机驶过时更加安全。

以上这几段故事说的是一个人,这是一个被大家称作老李的环卫工人

如果这个是“老李”被评为年度最佳环卫工人的获奖故事,那么哪一段更合适呢?应该是第三段的描述让大家更能看到老李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如果这个是一个文学作品,那么第二段似乎有那么点文艺气息;

那么第一段呢?是不是看上去很眼熟,我们很多的企业故事中会存在这样的描述,细节不够,空话来凑,观众不明,作者不详。这样的企业故事不但没有办法让读者信任,甚至连读都不会去读。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企业的品牌故事也绝对需要“精加工”。

作为以企业内部人员为主人公的故事,需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目的清楚

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主要是要给谁看,讲给谁听?要体现的是什么?这在案例、故事呈现之前一定要清楚明白。不然就会让读者有这样的疑问“这是在讲什么?干嘛给我讲这个?”。接下来的故事一定要围绕这个目的去细化,去展示。比如,我们想展现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那么“海尔砸冰箱”事件就是非常棒的例子。(具体故事可自行问度娘),再比如,我们想展现创业之初的艰辛,那么故事一定会围绕着“艰苦、艰辛、艰难”这样的细节展现。

案例真实

作为企业内部故事,案例必须是真实的,因为这些故事不但要给客户讲,更多的是讲给自己的员工听。没有不透风的墙,对于编造的故事客户不清楚,内部的员工一定清楚。这样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作用却起到了。

细节清晰

无论是想体现什么,让受众能够感觉真实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体现真实呢?答案就是细节的描写。很多的文学作品再描写农民的时候会重点描绘他的手、脸和体态,让人有一种“这个人似乎就站在我面前的感觉。”而对于事件的描述,则要清晰的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语言动作、感受等等。

仿照上面的2、3,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吧

你能否试着把自己一天早上的工作描述出来呢?

你能否把你们企业创始人或是老总的早上也用文字描述出来呢?

如果要你写一篇“自我赞美”的文字,你如何下笔?

我是穆珊珊,一个可以帮你解决营销问题,还能带你讲故事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营销人的故事思维4:一个故事讲给所有人听?难怪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