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文本秘妙转化为教学内容——《美在此处》读书笔记(5)

将文本秘妙转化为教学内容:

一看有没有语用特征。

    语文课的本体任务、独当之任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文本秘妙当中的语用征越明显,就越应该保留。

二看有没有文本个性。

所谓“文本个性”,就是文本的“这一个”,我有人无,人有我显。

三看有没有统领功能。

统领,就是从这个秘妙出发,能整体地把握文本的内涵,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四看有没有迁移价值。

“迁移价值”,就是孩子学会之后可以拿去用,用于自己的表达,用于自己的习作。

经过这样四次筛选,通过文本细读发现的《长城》十大文本秘妙,最后只剩下一条——结构上先写见闻,后写联想。

以此为教学出发点,设计教学,基本构想为:

(一)品读形象。

支点问题:默读一、二段

1.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样的长城,作者引起了怎样的感情?

2.哪些字眼儿和语句露出这种感情?

(二)追思历史。

支点问题:

1.你想到了什么?你涌起了怎样的感情?

2.哪些字眼儿?哪些语句流露出这种感情?

3.感悟“见闻”和“联想”的逻辑联系:写长城,只写看到的,行吗?先写想到的,行吗?

(三)抒写英魂。

读一读:瞭望、射击、屯兵、堡垒、打仗,你会联想到什么?

写一写:站在长城上,扶着成排的垛子,望着高耸的城台,很自然的想起……(戍守边关的将士们……)

在这一环节,读写之间得到了有效互动,而支撑这一互动的正是文本秘妙中的语文核心价值:先写见闻,后写联想。

文本秘妙是对文本核心价值的发现和聚焦。王老师以《长城》学什么,告诫我们,语文教学要告别内容分析,因为这并不是语文的本体内容,不是语文的独当之任。语文真正要学的,是文本里面的内容是通过怎样的言语形式、通过怎样的言语意图表达出来的。这才是语文最大的秘妙。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将文本秘妙转化为教学内容——《美在此处》读书笔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