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临刻先秦古玺朱文玺

昨天为大家带来了笔者清风多年前临刻的先秦古玺中的白文玺,今天再带来四方朱文玺与大家分享。




原印尺寸:70mm×70mm

临印尺寸:40mm×40mm

传世的一方“日庚都萃车马”铜玺,形制巨大,其纽中空,上方有孔,可以安装木柄。光绪十八年出土,初始之时大家怀疑是古代的烙马印,直到罗福颐先生进一步考证其为战国的烙马印。印文“日庚都”为燕国都邑地名;“萃车”,副车。《周礼》:“掌戎路之萃。”这里的萃解释为副手的意思。“日庚都萃车马”,指日庚都官署副车所所用的马。烙马印是用来在马身上烙印文字的,所以尺寸比较大,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认为烙马印是秦汉才用的,直到这方先秦古铜玺的出现,这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实物证据,可惜的是已经流传到了海外。

这方古玺不光有它厚重的历史史料价值,在印面的处理上,也是别具特色的。“日”字的缩小和斜放,“萃车”二字的挪让,包括中间大块的按我们如今的篆刻章法来看极其不合理的留白,直到“都”、“马”二字的造型仿佛一匹骏马拉动着车辇快速的疾驰,横直的笔画仿佛是一种速度的表现。很难想象这种古玺是没经过认真设计的随意而作,其中的动势、其中的不拘一格、其中的中空险夷处理,都是我们如今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原印尺寸:19mm×19mm

临印尺寸:30mm×30mm

“富昌韩君”玺,“富昌”,赵国地名,汉代属于西河郡,见《汉书》,地在如今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左翼前旗。“韩君”,封君号。赵国之封君甚多,见于典籍的如安阳君、平原君、平阳君、平都君、华阳君等等,多是以地名作封号。此印既为赵国封于富昌邑的韩君所用之鉨。

此古玺原尺寸比较小,也可见其地位应不是很高,印文已经因为岁月的关系,十分不清了,笔者当时所见为黑白版本的印文,比之如今的要清晰一些,不知是不是当时的编辑怕黑白太不清楚而自行处理补了色。

此古玺的印文排布是比较少见的较为平正匀落,富昌二字一列,韩君各一列,如同三字的匀落布局。笔画的较细,特别是有比较宽厚的边栏作映衬,在笔画转折的处理上,那么在转角中有圆润的处理,而不是僵硬的转折。那么多出横弯笔画的彼此呼应,更加给整个的印面一种稳重浑厚的感觉,虽是细朱文古玺,但是丝毫没有减弱其中的上位者的气势,也有一种更加贴近民众的平和感。这方古玺也让我们看到这种粗边框的细朱文玺是先秦就已经有了。




原印尺寸:17mm×17mm

临印尺寸:30mm×30mm

我们之前提到过,过去的印玺是有形制的要求的,官职越大,印玺的尺寸也就越大,在古玺中也是如此的,虽然没有很清晰的规定,特别是各诸侯之间的不统一。此印为成语印,那么尺寸就相对比较小了,笔者相对于朱文印更喜好白文印,所以选用了比原印略微大一些的印石来临刻。

此印的布局,是按照文字笔画的多寡来分配所占印面比例,事字笔画较少,所以约占三分之一,从入印的文字来看,也是比较生动的,那么没有了先前“富昌韩君”古玺的平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纯朴自然和不叫刻意的修饰。但是在小地方的处理上也没有像昨日带来的“执关”古玺中,为了省事,而作了连笔的处理,而是将所有的笔画都刻印的非常的仔细和清晰。看似不加修饰,可是处处都十分认真在意。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朱文玺和白文玺的差别,以及朱文印与白文印的不同。




原印尺寸:13mm×13mm

临印尺寸:25mm×25mm

吉语印在古玺中是非常常见的,吉语中多带“敬”、“宜”、“寿”等字,有机会,笔者会分类为大家带来一些,那么自己刻一方仿先秦古玺的吉语印,可以当做书画作品的引首章来使用。

此印与“富昌韩君”相似,都是基本等分为三字,但是不同的是“富昌韩君”是富昌二字合二为一占一字,而此印是敬字的两部分没有压扁而是按笔画多少来占据面积。这种布局在后世的印章布局中被广泛的借鉴使用。当然在使用的时候,要避免出现被误认的情况。

此印是笔者较为喜欢的一方古玺,其中的三字,因为敬字左右两部分已经占了几乎两字的大小,所以我这里说三字,无论是三字的动势,还是其带来的画面感都是十分的出众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三位身材、动作、服饰、冠帽都有不同,但是一样谦和有礼的先秦之人立于印中。这体现的不光是笔意,还有画面之感,是画意。刀笔浑融,笔情墨意不过如此吧,虽然是先秦的古玺,但是那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年代但是可以给我们的启迪,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由于有两方印章是双面印,所以一次只可以放六方印。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风临刻先秦古玺朱文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