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总结上

       该书作者卡尔·纽波特,畅销书作家,人气博主,创办了在美国很受欢迎的博客“学习黑客”,破解工作和学习领域的成功模式。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决定工作价值的,不是那些琐碎浮浅的表象,而在于“水面”之下真正的“深度”,也就是深度工作。深度工作指在没有干扰的专注下进行的工作,它可以把你的认知能力推向极限,最终得到具有创造性和高价值的工作结果

       大部分人在工作中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白天已经非常忙了,但工作还总是干不完,还是要加班。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甚至开启了多线程工作模式,也就是同时处理不同的工作,并且在不同工作中来回切换用脑。你会经常在办公室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电脑会同时打开很多页面,一边写着工作报告,一边回复着客户邮件,工作群里有消息时,还不忘回复几句,每天都很忙碌。但这种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力吗?真的可以带来成长吗?

     《深度工作》这本书就解释说,类似长途商务旅行、会议、回复邮件、参加公关活动等等形式的“工作”,都叫做“浮浅工作”。这些工作既不要求很高的认知水平,也不要求高强度的智力投入,它们操作简单,容易被复制和替代,价值有限。也就是说,长期干这些浮浅工作会让人感觉每天很忙碌,但并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也无法产出有价值的成果。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决定工作价值的,并不是那些琐碎浮浅的表象,而在于“水面”之下真正的“深度”。也就是深度工作。深度工作是指在没有干扰的专注下进行的工作,它可以把你的认知能力推向极限,最终得到具有创造性和高价值的工作结果

      作者认为,拥有深度工作能力能够帮你迅速掌握困难的工作,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深度工作的能力。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培养出深度工作的能力呢?我们就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展开学习《深度工作》这本书:第一部分,我们会剖析大部分人无法进行深度工作的原因;第二部分,我们会介绍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4个步骤

       本篇我们一起来学习:大部分人无法进行深度工作的原因;为什么大部分人做不到深度工作?解释这个问题时,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最小阻力原则”,用来形容股票中的价格浮动与阻力的关系。这个原则最早是由投资天才杰西·利弗摩尔提出的,他是美国20世纪早期最有影响的一位证券交易商。在这本书里,作者把它应用到工作环境中,说的是人在做事的过程中会本能地选择一个“最小阻力路径”,来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也就是说,当人们在选择工作时,总是从简单的工作开始,因为这些工作阻力最小

       比如回复一封电子邮件要比准备一份述职报告简单得多,你就会先回复电子邮件。虽然你明明知道,需要拿出一大块时间来准备述职报告,但是一收到邮件,还是忍不住点开看,马上回复。这样半天下来,你的报告可能还是一个字没写。你可能会抱怨,总是被这些看上去更简单的事儿打乱节奏,但是第二天还这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根据最小阻力原则,回复邮件阻力更小,让你觉得轻松。这样下来,你会不断重复去做简单的事儿,但是在那些需要花费时间并且产出高价值的事上就压缩了时间,甚至草草了事。时间长了,很多人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价值,重要的工作总是一拖再拖。

      根据最小阻力原则,人们如果长时间在简单、低效、低价值的工作中切换,等到再回到重要工作时,注意力就很难集中了。因为人脑的注意力调控,并不像计算机进程调度那样简单。对于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任务,人脑内有不同区域和机制进行处理。但无论是哪种机制,当你不断切换注意力目标时,大脑的处理能力都会降低。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称为任务切换耗散。说的是当你同时处理两个任务时,人脑的认知能力会在两个任务的切换时消耗掉。你看上去是同时处理了两件事情,但是对于每件事情所分配的注意力都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时要少得多。另一个原因叫任务混淆耗散。说的是人脑的认知从前一个任务切换到后一个任务之后,头脑中仍然会时不时地出现前一个任务的内容,这就会影响你进行第二个任务。除此之外,我们过去的认知偏见也会导致我们无法深度工作。比如很多人认为,忙碌代表生产力,只有忙碌才能有产出、才为公司创造了价值。

      就像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上司说这样的话:“忙好啊,就怕不忙,你看那个谁,天天加班到深夜,工作多卖力”。在传统的工作思维中,加班成了努力工作的象征,每天大会小会成了有价值的表现。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越忙碌越能干,完成的事越多、效率越高的观念偏差。这种观念偏差忽视了对事件本身的难度以及事件的价值等因素。所以,比起留出大块时间做有价值的工作,人们更倾向于追求这种看得见的成果所带来的成就感。

       我们来总结下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分析了人们无法深度工作的原因。我们提到了最小阻力原则,说的是人们在选择工作时,总是从简单工作开始,因为这些工作阻力最小。但这种情况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处理事情能力的降低。这里有两个原因,分别是任务切换耗散,也就是任务切换时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另一个原因是任务混淆耗散,也就是两个任务之间会相互影响、混淆,也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除此之外,人们对于“忙碌代表生产力”的思维定式和观念偏差,也会导致人们为了追求更多看得见的成果,而忽略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要摆脱低效的忙碌,就要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工作习惯,通过刻意练习,培养深度工作的能力

       好了本篇我们主要学习了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无法深度工作的原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情况,对于我来说,的确是这样,那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深度工作呢?下篇我们一起学习培养深度工作的四个步骤。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工作》-总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