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五

五十一

原文

       苏州逸园,离城七十里,在西碛山下,面临太湖,古梅百株,环绕左右,溪流潺潺,渡以石桥;登腾啸台,望飘渺诸峰,有天际真人想。主人程钟,字在山,隐士也。妻号生香居士。夫妇能诗。有绝句云:“高楼镇日无人到,只有山妻问字来。”可想见一门风雅。予探梅邓尉,往访不值。次日,程君入城作答,须眉清古,劝续前游,而予匆匆解缆。逾年再至苏州,程君已为异物。记其《杂咏》一首云:“樵者本在山,山深没樵径。不见采樵人,樵声谷中应。”

译注

       苏州逸园,离城七十里,在西碛山下,临近太湖,有古梅百株,环绕左右,溪流潺潺,以石桥相连;登上腾啸台,向远处望去诸峰飘渺,有在天际真人的感觉。主人程钟,字在山,是个隐士。他的妻子号生香居士。夫妇都写诗。有绝句:“高楼镇日无人到,只有山妻问字来。”意思:住在高楼上整日没有人来往,只有我的妻子来问我字句。可以想见这一家人的风雅。我前往邓尉山探梅,去造访他没有见到。次日,程钟来城里回访我,见他须眉清雅古朴,劝我继续去前游玩,而我匆匆离开。过了一年再到苏州,程钟已经去世。记得他的《杂咏》诗一首:“樵者本在山,山深没樵径。不见采樵人,樵声谷中应。”意思:樵夫本来在山中,山沟深深无路通往。看不见砍柴的人,只有砍柴声音在深谷里响应。

        逸园,由苏州孝子程文焕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18世纪80年代后彻底荒废,存世时间70余年。 程文焕(1649-1735),字豫章,号介庵。康熙四十五年,其父程大儒病殁,程文焕葬父于太湖之滨的吴县西碛山西南麓(今属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潭西村):“既卜葬,筑室庐墓旁,旦夕悲号,哀动行路,出入必告,非婚祭大事不归。如是者三十年,卒年八十七。乾隆五年,巡抚张公疏请父子并旌表?y祀虎丘二程夫子祠。”庐墓处就是逸园的雏形。初建时,尚未命名,规模亦较小。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苏州名儒何焯为其题额日“九峰草庐”,取名原因在于“程君豫章葬其尊甫远先生于西碛山麓,因丙舍以庐墓,适当湖山之胜,其前远近高下,为峰有九”。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清代文学家邵泰觉得此处风景优美,环境幽静,是适合隐居的好地方,于是欣然题“逸园”二字于壁,逸园之名自此始。

        腾啸台,逸园的制高点,眺望三万六千顷太湖,水天一色,远岫若浮若沉、多姿多彩,扬帆的渔船静静停泊在平静宽阔的湖面,湖山胜景尽收眼底。

     程钟,程文焕之子名字不详,文焕之孙程钟(1708-1775),字在山,在其诗集《在山遗稿》中称其为“先君逸园公”(?―1756年)。作为巨商大富,程文焕之子扩大了逸园的规模。逸园内部构筑利用西碛山依山傍水的自然形胜,因势利导,进行景致的综合布局,整个园林的四周是成片梅花树林,宅前为广庭,园内建有饮鹤涧、九峰草庐、花上阁、寒香堂、养真居、心远亭、钧云槎、清荫接步廊、清晖阁、梅花深处、涤山潭、藻渌亭、盘碲桥、白沙翠竹山房、宜奥室、山之幽等各种建筑和小景,还建有牡丹园,种植银杏树、紫藤花等佳卉名木。

        邓尉山,位于苏州城西南30公里处,吴中区光福镇西南部,因东汉太尉邓禹曾隐居于此而得名。邓尉山一带是江南著名的探梅胜地,名为“香雪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