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教科书》第五课 孔子定《六经》

在东周的时候,研究《六经》的,不只有孔子这一个学派(见前一课)。孔子关于《六经》的学问,大概都是来源于史官。

孔子的《周易》和《春秋》是来自于鲁国史官(通过《左传 昭公二年》的记载,可知鲁国太史掌管《周易》和《春秋》);
孔子的《诗》来源于他的远祖正考父(《毛诗 商颂》小序,正考父是孔子的远祖,所以孔子家必然世传《诗》学);
孔子向老聃学习礼,向苌弘学习乐(《礼记》和《史记》),并在周史那里看到了国家的史书(杜预《春秋左传集解 自序》),
孔子了解这些后,便去求见各个诸侯国的国君,希望能够推行先王治国之道(《庄子 天运》),然而却屡屡遭受阻碍,最后便返回鲁国作《易经》的《十翼》(郑玄认为的《十翼》,分别为《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以赞颂《周易》的学问。
整理《尚书》,确定最终的篇幅为百篇。
删减商周两朝的《诗》,定稿《诗经》为三百一十篇(《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后,修订音乐,使《雅》乐和《颂》乐都能够发挥自己合适的用处(《论语》)。
孔子又研究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按照周礼的标准考定并去除夏礼和殷礼(《论语》和《中庸》注及《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编写包含鲁国十二位国君的国史,作为《春秋》,《春秋》一直写到鲁哀公十四年,哀公围猎时发现麒麟(《史记 孔子世家》)。
本来按传统应该由周王室修订的《六经》,变成了孔子和其弟子们修订的《六经》,孔子的《六经》,有的作为课堂的讲义,有的作为孔子授课的课本。
《易经》就相当于现在的哲学课的讲义;
《诗经》就相当于现在的唱歌课的课本;
《书经》就相当于现在的语文课本(兼政治学课本);
《春秋》就相当于现在的本国近代史课本;
《礼经》就相当于现在的修身课课本;
《乐秋》就相当于现在的唱歌课本和体操运动课本。
孔子教授弟子时以雅言为主(《论语》),使用《尔雅》来辩别雅言和俗语(《大戴礼记 小辩》),所以《尔雅》这部书,也成为了孔门的经典书籍。

以上这些就是孔子自称的“述而不作”(《论语》)。(孔门教授的《六经》,将《诗》、《书》、《礼》、《乐》四门设为普通学科,将《易》和《春秋》设为特别学科,所以关于“性”和“天道”方面的内容,大部分的弟子都没有学习过,这方面请参看《汉书 眭弘》等传和传后面的赞,《易经》就是“性”方面的内容,《春秋》就是“天道”方面的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学教科书》第五课 孔子定《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