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与希望

今天读了《解读语文》中关于《故乡》的思考。
首先是鲁迅这个名篇在六年级的课文《少年闰土》里面曾经介绍过,在月光下那个健康、富有生机的闰土的形象,一直在读者的心目中。成年后的闰土也在教学当中,带着同学们去阅读了。鲁迅对这个事情的理解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在王富仁教授《精神,故乡的失落》这一篇文章当中找到了新的角度,那就是理想。
鲁迅其实对未来的故乡是有期待的,这是他的一个理想,这个理想能不能实现呢?鲁迅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实际上任何的理想都是无法做出确定无疑的回答,因为理想是要人去具体实现的,是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而人又是变化着的,并且是有着各种不同的发展变化的可能,这就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种理想都难以得到确定无疑的实现,但我的理想又绝对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因为人类自身永远存在着向上追求的力量。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一句话也就是说,谁也不能够断定一种理想能不能最终实现,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去追求,有人去追求,有更多的人去追求就有希望,作者并没有给我们做出美好未来的七诺,他让我们去追求,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样的一个解说让我看到了关于故乡的思考,因为真正的好的文学作品对自身是有超越的力量的,他的一些人一些事,但表现的不仅仅是这些人,这些事他能使我们感到更多更大更普遍的东西,它是一个发光体,但这个发光体能够照亮的范围就是无限广大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乡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