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成长 真诚书写——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

        李镇西的《自己培养自己》,是书香瑶海成员共读的第一本书。我喜欢这本书封面的设计,汉字“自己”从平面立起,身后的裂痕,是镂空的、苍劲的“自己”,同时,这个“自己”又是挺立的,超拔的。


        这本书是李镇西有关年轻教师成长的随笔集,由观念与情怀、智慧与技能、讲述与演说、阅读与反刍、行走与思考,五个板块组成,共37篇随笔。创作的时间在2013年至2017年间。从创作的时间跨度和成书形式来看,这本书是集腋成裘式的文集。其中,不少随笔曾经发布在李镇西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上。《自己培养自己》的成书,同时也为一线教师突围提供了范式。作为一线教师,高屋建瓴的理论作品创作,对我们来说,是很难够得着的。这种基于实践,平常积攒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随笔,再按主题整理成书,是我们一线教师可以努力的方向。

一、真诚地写在大地上

        只有精彩地“做”,才有精彩地“写”。李镇西能写《自己培养自己》,是因为他自己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因为自己做了,写得才有底气,读者才会服气。不仅这本书,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李镇西老师教养女儿手记》等,都是基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教女实践,是站在大地上的书写。

        李镇西的可贵,不仅在于他对实践的记录、思考,更在于他的真诚不媚。他敢写真话,在《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他直言“一切刻意的(非自然)、规范的(不自由),甚至‘工程式’的‘培养’都只会阻碍人才的成长......让每一个教师成为他自己价值和尊严最本色也最灿烂的标志而不是学校的‘形象’和领导的‘政绩’......”

二、让他们去讲道理,我们来说故事

        李镇西在《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这一篇中分享了自己作为班主任讲故事的心得:把自己放进故事里、要自然切入、要善于展开、要有曲折波澜、让学生走进故事。这既是讲故事的技巧,也是李镇西多数作品的写作技巧。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曾说,“让他们去讲道理,我们来说故事”。人类从在山洞里围着篝火开始,便无法抵挡故事的魅力。李镇西在作品中,说自己的教育故事、说学生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读起来真实、温暖、有感染力、有说服力。诺贝尔文学奖得住莫言称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理论建构能力不强,但是,我们可以像李镇西一样真诚地记录自己、学生、子女的教育故事,这也是自己培养自己的一条路径。

三、儿童视角,迷恋成长

        这本书在序言中,总结了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的公式“4+1模式”——“四个不停”加“一片爱心”。所谓“四个不停”,即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所谓一片爱心”,即爱教育,爱孩子。其中,“一片爱心”是动力支撑,“四个不停”方法路径。因为李镇西爱教育、爱孩子,所以他才能长期主动不停地实践、思考、阅读、写作。他在书中呼吁教育要有“儿童视角”,他作为教师、班主任、校长时,也是如此做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的校名是当时学校初一五班程文迪同学题写的;学校里见不到一张各级领导视察的照片,因为学生和老师才是学校的主人。因为教育者有儿童视角,所以才有这样温暖的教育行为。

        “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教育者在迷恋学生成长的实践中,成就了学生,也培养了自己。教育者不断锤炼、精进、培养自己的精神,也会感染和带动学生。这大概就是教育本质的幸福——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都可以自己培养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迷恋成长 真诚书写——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