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打卡day15

1.决策后的不协调

对这种选择权和责任的强调意味着决策会产生失调。当我们面l临一个重要决策时——读什么大学、和谁约会、接受哪份工作——我们有时会挣扎于两个同样诱人的机会。也许你也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后,你开始痛苦地感到认知不协调——你所拒绝的那样东西的好的方面.你所选择的东西的不好的方面。

[爱心]哦,这的确。而且我还是个很纠结的人儿。

2.自我知觉

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会做出类似的推断。当我们的态度摇摆不定或模糊不清时,我们就会处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从外部观察自己。当人们能自由行为时,我们就可以近距离观察他们的行为以洞悉他们的态度。类似地,我们也这样洞悉自己的态度。倾听自己的言语,则可以了解自己的态度:观察自己的行为,则可以提示自我信念有多么坚定。尤其是当我们无法将自己的行为简单地解释为外部约束的时候。我们自由地做出行动正是自我揭露的过程。

洞悉自我。

3.了解自我的最好方式,不是沉思。而是行为。”——歌德

4.我可以像旁观者一样观察自己和行为。”——安妮·弗兰克。这会是体验沮丧的绝佳方法。如果你“以一种颓废的姿势坐一整天,唉声叹气,并且对所有事情都回应以一种阴沉的声音,你的忧郁会一直持续”。那怎样做才能感觉好些呢?先大步流星走上一分钟,同时甩动胳膊并直视前方。

5.表达出情绪显然更能让人们与他人感同身受。这似乎是,如果要体验别人的感受,那么就模仿他们的表情吧。实际上,你根本不用去尝试。观察他人的面孔、姿势和声音,我们就会自然而然、无意识地模仿他们每时每刻的反应。我们尽量让自己在行“自由地表露情绪可以强化情绪。相反,尽可能地压抑情绪则会削弱情绪。”

所以,是释放情绪更好还是压抑情绪更好呢?是释放正面的情绪,压抑负面的情绪吗?

6.回想理由不足效应——即最小的刺激能够最有效地促使人们对一个活动产生兴趣并乐于继续做下去。认知不协调理论对此做出了一种解释:如果外部刺激不足以证明我们行为的合理性。我们会通过内部心理活动证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以减少不协调。“我不是因为高兴才唱歌。我是因为唱歌才高兴。”

完蛋了,我好像经常这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打卡day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