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案例:判断OKR有效性的2个核心原则(一)

OKR制定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点是KRs,需要关注两个核心原则:

KR要具体、可衡量,遵循SMART原则

KR要描述结果而非任务(过程)

来看行政部门的OKR案例(来自Tita OKR落地跟踪项目):

O:优化团队氛围,提升凝聚力

KR1:提升团队的士气;

KR2:每周组织一次线下兴趣活动;

KR3:为团队提供每天的下午茶;

KR4:组织一次年度出游活动

案例分析:

KR1:士气是无法衡量的,每一个人的认知标准都不一样,不符合SMART原则,所以是无效的OKR。怎样让它可衡量的,可以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比如80%以上的员工都认为团队士气得到提升,80%员工的认可就是一个可衡量的KR。

KR2:是过程而非最终结果,举个例子,团队每周组织一次打篮球活动,但这个活动对于大多数女生来讲并没有兴趣,所以这个活动的参与度并不高,那这个KR对目标起不到支撑的作用,风险是非常大的,我们做这个KR是为了让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其中,来提升团队的氛围,所以可以优化成组织5场不同的兴趣活动,覆盖90%以上的员工,绝大多数员工都参与其中,是能够通过活动提升团队的氛围的。

KR3:有效的KR,每天提供下午茶,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事情~也可以再进一步思考,提供的下午茶的满意度有多少,是不是照顾到绝大多数人。

KR4:是过程而非最终结果,组织了一次出游活动,但是非常糟糕,员工都在吐槽,那也是无法达成目标的,我们最终的想要看到的结果是大家对于这次出游非常满意,心情非常愉悦,这是可以提升团队氛围的,所以这个关键结果不清晰,是一个过程,可以优化成组织一次80%以上员工都满意的出游活动。

所以优化之后的OKR就是:

O:优化团队氛围,提升凝聚力

KR1:80%以上的员工认为团队士气得到提升;

KR2:组织5场不同的活动方案,覆盖90%以上的员工;

KR3:为团队提供每天的下午茶;

KR4:组织一次满意度85%以上的年度出游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OKR案例:判断OKR有效性的2个核心原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