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策略的演进迭代

      1632年,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系统化规范。从此适应工业时代发展的学校教育班级教学形式就逐步的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所遵循的参照依据和指导原则。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实行班级授课制教学,成为我国第一家现代意义的学校。1904年,清政府颁行《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在全国开始推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学校,实行班级授课制,改变了历经2000多年的私塾教育师徒授受制,使全民教育有了实现的可能。

      随着时代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实践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思想、策略、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迭代,不断的演进发展,不断地向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有成果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时代所呼唤的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

      每个时代都有对社会公民素质、时代英才的要求和期盼,这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最主要的就是通过班级授课制的质量和成果来实现。

      了解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历程,有利于我们清晰认识学校教育、课堂改革发展的路径、脉络和意义,有利于清晰的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改革需要和任务,有利于我们了解未来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理想。

      现就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主要策略的演进迭代发展,试做断代分析。

一、课堂教学的1.0版,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满堂灌课堂。

      “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策略从班级授课制建立到现在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模式,这是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必然的结果。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儿、教学内容确定课堂教学流程、环节、重难点,以教师的讲授、演示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接受教师的讲解、指导、训练,达成学习的目标。

      这种方式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将系统、复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的系统性、全面性和进度能够有效的保障,适合于大面积的开展普及性的教育教学。在这种教学策略之下,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在教师的安排、指引之下进行学习,思维停留在记忆、理解、应用的低阶层次,无法实现批判性、思辨性、创造性的高阶思维。学生缺乏对学习的预见性、主动性,需要高度的课堂专注度和理解力,一旦遇到知识困难或者课堂走神,就会对知识学习造成影响,给以后学习造成知识陷阱。

      教师按照教学进度和计划来进行授课,对学生的关注度以及困难学生的发现较少,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准备,提出大量的机械性的训练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以强化学习效果,针对性的训练和补救不足,造成了学生的知识困难的叠加,最终造成了学困生的不断增加。

      由于这种课堂的面貌、生态往往是以教师滔滔不绝的主讲为主所以被大家形象地称为“满堂灌”课堂,又因为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又被戏称为“填鸭式教学”。

      课堂上学生们矩阵式整齐排列桌椅面向黑板,紧盯教师,课堂纪律严格,以防止学生走神儿,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质量。管与被管的天然矛盾使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弱势地位使其缺乏课堂安全感,心理应激保护机制是大脑思维停滞低效,造成学习质量低下,失去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差,心理挫败感、无助感、恐惧感强烈,造成许多“浅表学习”,“ 虚假学习”的学生,甚至发展成“课堂观光者”“问题生”。

      这种教学策略在原来师资水不高和班额大的背景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接受了教育。但由于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对学生管理的力度不同,对于学生达成度的不了解,补救的不及时,造成了大量中差生的形成。学习基础好、学习习惯好的学生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尖子生,受到教师格外的关注,在学习竞争中胜出。

      这种教师“教为中心”“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班级授课制建立后的必然初始模式,也是至今最主要的模式,最基础的版本,可以称为班级授课制的1.0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基础、落后的课堂教学策略从理念、到效果都已违背了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和人才素质的要求,必须要改革和发展了。

二、课堂教学的2.0版,以教师“教为中心”的多媒介课堂。

      为了改变传统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满堂灌”的这种沉闷、低效、紧张的课堂生态和质量。学校和老师也在不断的想办法,做实践。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技术和教育装备也快速发展更新。课堂上开始大量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通过影像、视频、声音等多媒体的形象展示、多感官刺激,提高学生认识、理解、记忆知识的能力。同时开始让学生动手实践实验,通过实践、实验动手操作的经历,使学生亲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对知识形成感性认识、直观印象,强化理性的学习理解。

      教师更加注重对教学情景、教学方法、教学氛围、教学问题设计的研究。力图通过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投入学习,生动的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名师倍出,课堂面貌丰富多彩,基于教师的特点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教学策略。

      原来单纯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有了巨大的改变,课堂生态变得民主、活跃、生动,学生兴趣慢慢建立,学习质量有较大提升。有些地方,开始注重发挥学生的作用,采取了学习好的学生作为“小先生”来登台讲述。这一新颖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身边多了一个老师,这种榜样以及小导师,让学生觉得课堂更加活泼了。

      这一系列的改革是对原来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反思和破解。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2.0版,课堂教学质量效益、生态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种方式仍然是以教师“教为中心”,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在老师的讲授下,接受学习,核心的能力素养仍未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即使用“小先生”也只是讲授的主角变为学生而已。

三、课堂教学的3.0版,学生“学习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越来越需要具有品质优秀、综合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善用合作的各类人才。根据时代要求和对传统教学策略的深刻反思,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教育界提出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成长主人的地位。

      知识与能力并重,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注重课堂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与培养。不再单纯以知识学习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将德育、综合素质、意志品质、实践能力等所有教育元素,全部作为课堂教学要实现的综合性目标和追求。

      传统的单边讲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团队理念、共同体理念、项目化理念的不断研究和实践,使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应运而。

      这一策略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大多采取便于讨论交流的小组围坐式,强调以小组为单位,任务驱动式的共同学习。根据不同的学生成绩和性别等组建小组,学优生一般为组长,组织学习。通过小组文化建设凝聚小组士气,运用小组内捆绑评价和小组间竞争性评价的规则,激励学生为了个人荣誉和团队荣誉努力学习,人人都为小组做贡献,激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在小组合作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为学习主体主人,深度参与学习,经历学习过程,学习力、思维力、合作力、综合素质的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实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全国各地学校如火如荼的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绝大多数的学校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这种方法,创造了丰富的改革经验和成果。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辨析、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构建。教师角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主导课堂的霸权者转变为学生小组学习的设计者、调控者、支持者、评价者,课堂氛围变得活泼、融洽、生动、热烈。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合作与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团队精神等多方面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较好的实现了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课堂上学生不再等待教师传授知识,而是主动的利用预习案、导学案的问题任务,来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发展,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和和谐。但这种教学策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考验是非常大的。教师要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能通过科学的课堂学习情境性问题设计,引领、指导、帮助学生学习。教师的专业能力不高就无法设置有价值的情境性问题及一系列的有思维挑战性和思维含量的问题链,触发学生的深度思维,没有娴熟扎实的课堂组织管理和对学生学情的把控,只会使学生预习、讨论、展示流于形式,成为仅是学优生的已知发表和展示舞台,假学习、假讨论、假合作、假落实充斥课堂,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益,影响了课堂目标的达成,造成了热热闹闹的课堂,平平庸庸的质量。

      但这种策略和方式确实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的最有效手段,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而实现它最大的教育作用。

四、课堂教学的4.0版,项目化问题解决的学习共同体课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模式、方法、途径。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未来公民思辨性、批判性、创造性、综合性的核心素养、息化素养、综合素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打破学科界限,以学习共同体为基础,以现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任务为导向,整合学科要素的跨学科综合性STEM、问题驱动实践探究性学习PBL等教学实践在国内外已经开始。

      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演进发展,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尊重,相互倾听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智慧生成质量,师生共融合作共进的生命化深度学习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成为“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升降版。

      这种共同体课堂更加关注学习者个体在学习历程中的真实感受和经历,改变“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优生主导学习、讨论、展示的虚假合作学习、低效学习的状态,要求个体深度学习构建已知后,进行民主式的思维碰撞交流讨论,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有表达展示交流的机会,所有的师生都是表达者同时也都是倾听者。

      教师进一步的科学设计具有思维挑战性的课堂情境性问题,甚至跨学科整合性的项目任务,形成学生学习的“支架”和问题驱动链,让学生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学习、思考,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形成知识的架构系统。教师进一步的放低身价,以更加包容、悦纳、尊重、期许的姿态,倾听学生的表达展示、赏识激励学生的独特创意和进步、期许学生更主动积极的学习探索,构建使学生心理安全的课堂,使学生卸下对课堂恐惧焦虑的应激防卫,启动思维,真实的学习,平等的参与合作讨论探究。

      这种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闹课堂最大的区别是,“学习共同体”课堂是“宁静”的,因为个体的深度思维学习是无声的,学生的平等讨论探究、思维碰撞是以安静的“倾听”来实现的。无论学生的学习基础如何面对学习任务都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的要求和责任,都是学习的亲历者,都是共同学习的构建者。

      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倾听者”“合作者”角色。改变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中,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师角色游离和迷失。教师不仅是课堂学习的构建者、设计者,更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学生学习表达的“倾听者”“帮助者”。教师的参与和倾听,使教师也成为了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的质量和效益,教师在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中的深度参与,使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性和效果更加优异。

      学习共同体课堂是对小组合作学习实用性基础上的价值提升和内涵升华。关注个体的真实学习经历,以问题情境性解决为任务驱动,突出自主的、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共同合作学习过程,实现个体的深度思维、深度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思辨力、学习力、创造力、分析综合力等等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是真正思维碰撞智慧生成的生命化情智卓越课堂。

五、课堂教学的5.0版,未来基于信息化的学生“学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

      2020年疫情期间的网上学习,让我们所有学段所有在教和学的人,深刻感受了网络的巨大力量。在此之前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平板教学、网络教学已经实践多年,个性化的学习技术条件和学习策略已经形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思维的不断深入,基于信息化的学生”学为中心”的个性化、订制化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班级教学必将受到巨大的影响。

      网络开放的、丰富的、系统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网络化、项目化、订制化、学分制的各级各类课程,可以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长,自由组合、自主选择,完成学习任务要求,达到学习标准同样可以获得学分、学历认证,同样具备应聘求职的资格依据。

      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在学校班级课堂集体学习、合作学习,随着制度完善、规范和技术创新,学生完全可以在家里、在图书馆、在他喜欢的地方,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并且可以同不同地域、国家、民族的老师、同学、朋友组成不同的学习共同体,开展更加深入、更有价值、更富实效的真实的学习。现在的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使种学习模式和机制实现的更好更快。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了到2035年,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这是国家战略,是我们的发展方向。而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正是以科技化、信息化高速发展和深度融合为方向的,这也正是现在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学生们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教育,必然会带来课堂教学的和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萌芽、形成、发展、成熟、衰弱、消亡、迭代重生的发展规律;都会经历有低级原始、丰富完善、日臻成熟、迭代更新的发展规律;都会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丰富、从唯一到多元的发展规律;都会紧随时代政治、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需要。

      课堂教学的演进迭代发展,必然也会在这些规律之下,不断的丰富、提高、完善、演进迭代更新。

      从依赖教教的“教为中心”演进发展到突出学生主体的“学为中心”;从基础低效的“群体学习”演进到高效合作的“小组学习”进一步演进到精准真实的个体“个性化学习”;从“知识传授”的单一教学目标,演进到知识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的立体目标,进一步发展到更加适应时代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综合育人目标;从单一讲授演进到多媒介多维激趣,进而演进到跨学科、跨时空的综合性教育资源引入和支持;从固定班级时空演进到开放式的学习时空形态;从紧张对立的师生关系课堂生态,演进到民主、和谐、愉悦、安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命课堂生态等等。

      以科技发展为引擎的工业时代,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生活质量有了飞速的发展,几百年的成果和进步超过了过去的几千年;以信息科技为引擎的后工业化时代、信息时代,使世界格局、社会生活更加日新月异;而如今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的科技发展,更是推动世界向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更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一切。从发展演进的历程看是由慢到快,并且是速度越来越快。

    同样的,我们课堂教学满堂灌的1.0原始版本,经历了最长的发展历程,到现在还为很多老师在采用。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2.0版本“教为中心”的多媒介课堂、3.0版本的学生“学习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4.0版本的项目化问题解决的学习共同体课堂,在短短的二十年间迅速发展,不断迭代演进,不断的丰富提高。

      根据发展规律,5.0版本的基于信息化的学生“学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必定会到来,必定会对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这是必然规律。

      粗浅的断代分析,只是为了让我们从课堂教学策略的视角对课堂教学的演进发展有个概念化的认识,以期我们能够总体把握课堂教学的发展演进规律和面貌,了解我们当下的课堂教学的断代层级,更能看到课堂教育发展的方向,使我们我们知来路,明出路,守正路。

      为学生提供做好的教育,为世界培养优秀的人才,永远是我们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事业理想。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职业使命,做时代最好的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课堂教学策略的演进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