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包办还是放手

谁在为我的明天挖坑

----------

  生活中,有的父母习惯为孩子打理一切,大到选择学校和专业,小到准备学习用品,他们认为孩子只管学习就好,其他都不重要。然而这样长大的孩子,常常在之后的人生里遇到问题时不知所措。有网友调侃,“父母替孩子走的路,最后都成了坑”。你是包办孩子个人事务的父母吗?

  近日,一项调查报告显示,81.5%的受访者直言包办孩子个人事务的父母多,58.1%的受访者有被父母包办个人事务的经历。受访者认为生活小事和婚姻是父母最爱替孩子包办的方面。62.8%的受访者认为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通过这份调查问卷我们就不难看出,现在家长包办孩子成长已经不是个例,也不是少数了,而是大多数家长都会有过这种想法,其实家长们有这种想法其实是很正常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不想让孩子走弯路,认为孩子只要按照自己为孩子画好的路线去成长,那孩子以后一定会幸福的,让孩子健健康康,顺顺利利的长大是每位家长都在为之奋斗的事情。

【重点提醒】

被包办的孩子长大后会如何

-------------

  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

  “妈妈,我今天穿什么衣服,牙膏挤好了吗?”“妈妈,你怎么没给我装作业本?”这是我们经常会从孩子口中听到的,而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就是爸妈平时太惯着孩子了,让孩子对爸妈太过于依赖,认为爸妈帮着处理生活上的事情是理所应当的!

  抗压能力差

  遇到困难时不敢面对,做事心中不踏实,心里慌张,束手无策。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差的孩子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在今后面对高考,或者工作面试等等都会很吃亏!而有“大心脏”的孩子则会更能够从容的面对这些事情。

  适应能力差

  很多孩子到了新的环境都会感觉到很不适应,不知道怎么与人交往,也不会处理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有的孩子甚至需要很久才会开始渐渐的融入到新的集体之中,而不能融入的孩子就会没有朋友,像是我们常说的“不合群”,如果孩子在班级中一直都处于一种拘谨的状态,他又怎么敢积极发言,积极向老师同学请教问题呢?

  选择能力差

  因为从小都是父母包办,事事依靠父母,处处依靠父母。从懂事那天起就要接收父母安排的一切:报什么样兴趣班,选择跟什么样的小朋友玩等等,时间久了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就会优柔寡断,没有父母的建议就不知道如何做出选择。

  胆小懦弱情感脆弱

  父母包办一切,丧失了锻炼时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父母,一时得不到解决,情绪低落,甚至会自暴自弃,而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父母小时候没有给孩子锻炼处理事务能力的机会,所以孩子长大后,一旦面对困难就不知道该怎么办,经受不起一点风浪。


该放手时要放手

------------

  从生活小事入手

  坚持让孩子尽早参与和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他得到锻炼的机会也会更多些,社会环境对他的包容度也会更高,只有经历了无数次的碰壁,孩子才能成长。

  多用商量的语气与孩子交流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经常这样要求孩子“你必须……”“你给我……”,在孩子看来,所有事情都没有商量的余地,只有完全服从的份儿。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不利于他的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多用商量的语气与孩子交流。

  多考虑孩子自身的需要

  一般来说,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言堂”的家庭环境中,不会感觉到快乐,做事的积极性会越来越低,各方面能力的正常发展也会受到抑制和影响。所以,我们应该从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多考虑他自身的需要,多听听他的想法和意见。其实,真正适合孩子自己的,才是最利于他成长的。

  允许孩子出错

  有些家长不喜欢让孩子做家事,因为觉得他们总是在添乱,做不好,倒不如自己做了。这也剥夺了他们锻炼的机会。允许孩子出错,因为没有人能够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很完美!

  如果孩子出错了,不要去责骂他,而是教他出错了应当如何处理,如何避免下一次再发生。要允许不完美的合理存在,保护他们的成就感。

  多鼓励和赞美孩子

  不是等孩子做好了才去鼓励,而是他在努力的过程就值得鼓励了!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用放大镜的视觉看他的优点,要及时给予肯定。赞美和鼓励,让孩子自信成长。

  放手让他去做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能力的提高,他的自由度也会随之提高,独立性也就越来越强。

  孩子做事情的最初动力来自于他个人的需求:想吃了,家长不拿,他就得自己动手拿;想出门玩了要穿鞋子……等到他具备了一定能力时,就让他在父母视线之外去成长,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调整自己的行为。

  孩子们的成长只有一次,每位家长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给他们最多的呵护和关爱,但这种关爱往往就成为了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如就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吧!

  有些路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经之路,虽说路途坎坷,但一路走来带给他们的是成长,若是父母抱着孩子走过这些路,那么往后的路带给孩子的将是更多的坎坷!

被喂饱的熊是死熊

――――――――――

  有个中国人在加拿大山区驾车旅游,经常看到路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A fed bear is a dead bear”,意思是“被喂饱的熊是死熊”。他不太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伙伴告诉他:过去很多人在路边看到熊,都十分好奇,从车里扔食品给熊吃。熊尝到了甜头后,就老站在路边等人施舍食品,慢慢地失去了自己觅食的本领。到冬天没有人去喂它们食品时,有的熊就会被饿死。所以,加拿大政府在路边竖了很多提醒人们的牌子,告诉大家把熊喂饱了,实际上是把熊喂死了。

  很多为人父母者出于对子女的过分爱护和关心,也正在把孩子当作喂饱的熊对待。心理学家把此类现象归为“关怀强迫症”。所谓“关怀强迫症”,即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强行向别人提供他并不需要的关怀,从而使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并使双方都进入痛苦的生活状态中。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但是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首先要有能力,这个能力指的是正常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而绝不是动不动就向父母伸手、张口的“能力”。想要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去体验,去经历,给孩子获得经验的自由,才是更高层次的关心。

  “关怀强迫症”是一种不健康的、对人际关系产生破坏作用的心理和行为。有此类现象的家长要及时加以矫正,否则会让孩子在精神上承受另类“棍棒”。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孩子,包办还是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