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日,又到一年中秋节。
这日,我匆匆忙忙重回故地,柳树下的小船尚未系稳,我就迫不及待地登上楼来。
二十年光阴似箭,如弹指一挥间,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
极目远眺,目之所及没有金碧楼台,没有清嘉的山水,有的只是这落满沙洲的芦苇枯叶,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
这一副灰冷色调的暗淡画面,看了着实让人肝肠寸断,不寒而栗。
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
兜兜转转走过多年,回首过往却是满目疮痍。
一些人一些事都成了过往云烟,眼前的景一如当年,犹记得当年在这景下的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可如今好像平平淡淡都是奢望。
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
故人仍在,只是慢慢的隐藏在了内心的深处的一角,从未忘记,但却来不及去想起。
如今皆成了怀念,可能再也坐不到在一起推杯换盏,推心置腹。
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时光容易把人抛,最伤悲的是回不去的过往。
世人都愿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不再是少年。
这首词的作者,名叫刘过,子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人,南宋文学家,当时豪放一派的词人。
他与稼轩、陆游是好友,同为爱国词人,志向相投,受他们赏识,郊游论酒,举杯言世。
其词风与稼轩相近,多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仙伦合称"庐陵二布衣",著有《龙洲词》。
他一生四次科举,次次名落孙山。
终其一生,满盛着亡国之痛,怀揣着报国之梦,却连朝堂的门都没摸到过。
漂泊江湖,布衣终老。这就是光阴的馈赠,不曾亏待,留名于他,真正亏待刘过的是偏安一隅,贪图欢愉的君王。
在那个文恬武嬉,江山飘摇的朝代,一个不愿走入帝王内心的人,注定与朝廷无缘,与蟒袍玉带、青衣紫帽无缘。
他一介布衣,没有势力,却几次三番上书朝廷,要战,要恢复河山。
他漂泊江湖,很是潦倒。去行谒权贵换来的银子,一点都不珍惜地转身就全部换了酒来喝。
他写了一首词,词里天马行空,竟突发奇想要把苏轼、白居易、林逋这三个不同时代的人,拉来一起喝酒。
但就是这样一个无论行事、还是作词,多是豪放粗狂的诗人,却写下了一首无比寂寞苍凉的《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凭着“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这短短13字,他轻轻撩拨动了无数人的心。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在否 一作:在不)
——宋•刘过
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名作。作者借重过武昌南楼之机,感慨时事,抒写昔是今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一名南楼。建于1186年(淳熙十三年)。
姜夔曾自度《翠楼吟》词纪之。其小序云“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具载其事。
刘过重访南楼,距上次登览几二十年。当时韩侂胄掌握实权,轻举妄动,意欲伐金以成就自己的“功名”。
而当时南宋朝廷军备废驰,国库空虚,将才难觅,一旦挑起战争,就会兵连祸连,生灵涂炭。
词人刘过以垂暮之身,逢此乱局,虽风景不殊,却触目有忧国伤时之恸。这种心境深深地反映到他的词中。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
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这一天八月五日,诗人和一帮友人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等,在安远楼聚会。
酒席上,一位姓黄的歌女,请诗人作一首词。
于是,诗人便当场写下了这首《唐多令》。
唐多令,词牌名,也写作《糖多令》,又名《南楼令》,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亦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衬字者。
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鹄山上,又称南楼。姜夔《翠楼吟》词序云:“淳熙十三年(1186)冬,武昌安远楼成。”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小集:此指小宴。
侑(yòu)觞歌板:指酒宴上劝饮执板的歌女。侑觞,劝酒。歌板,执板奏歌。
龙洲道人:刘过自号。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上片的意思是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
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
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
词一起用了两个偶句,略点景物,写登楼之所见。
但既无金碧楼台,也没写清嘉的山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一泓寒水,满目荒芦而已。
汀洲:水中小洲。
二十年:南楼初建时期,刘过曾漫游武昌,过了一段“黄鹤楼前识楚卿,彩云重叠拥娉婷”(《浣溪沙》)的豪纵生活。南楼,指安远楼。
这里的“满”字和“寒”字下得好,把萧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画面,为全词着上了一层“底色”。
细味这残芦满目、浅流如带的词境,不止气象萧瑟,而且写出了居高临下的眺望之感来,是统摄全篇的传神之笔。
接下去,作者以时空交错的技法把词笔从空间的凭眺折入时间的溯洄,以虚间实,别起波澜。
“二十年重过南楼”,一句里包含了多少感慨!二十年前,也就是安远楼落成不久,刘过离家赴试,曾在这里过了一段狂放不羁的生活。
所谓“醉槌黄鹤楼,一掷赌百万。”以及“黄鹤楼前识楚卿,彩云重叠拥娉婷”,这就是他当年游踪的剪影。
二十年过去了,可是以身许国的刘过却“四举无成,十年不调”,仍然一袭布衣。
此时故地重经,而且是在这个危机四伏祸乱不远的时候,怎不令人凄然以悲呢?
句中的“过”字点明此行不过是“解鞍少驻初程”的暂歇而已,并为下文伏线。
“柳下”三句,一波三折,文随意转,极见功力。
“未稳”上承“过”字,说明行色匆匆,钩锁紧密,见出文心之细。
“能几日,又中秋”,意谓不消几天,中秋又来到了。一种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的叹喟都从这一个“又”字里泄露出来。
三句迭用“犹”、“能”、“又”等虚字呼应提携,真能将词人灵魂的皱折淋漓尽致地揭示无余。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下片的意思是黄鹤矶头早已荒凉破败,老朋友如今还在吗?
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
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黄鹤断矶:黄鹤矶,在武昌城西,上有黄鹤楼。断矶,形容矶头荒凉。浑是:全是。
过片以后纯乎写情,都从“重过”一义生发。曰“故人”,曰“旧江山”,曰“新愁”,曰“不似”,莫不如此。
汀洲:水中小洲。
章法之精严,风格之浑成,堪称《龙洲词》中上上之作。
“黄鹤”二句从设问提起,妙处在能从虚际转身。
“矶头”上缀一“断”字,便有残山剩水的凄凉意味,不是泛泛之笔。
“旧江山浑是新愁”,是深化题旨之重笔。前此种种灰黯的心绪,所为伊何?
难道仅仅是怀人、病酒、叹老、悲秋么?
被宋子虚誉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气义撼当世”(《龙洲词跋》)的刘过是不会自溺于此的,刘过此词的忧国伤时之感无疑要高于宋玉《九辨》单纯的寒土悲秋之感。
他此刻所感受的巨大的愁苦,就是对韩侂胄引火的冒险政策的担忧,就是对江河日下的南宋政局的悲痛。
旧日的壮丽江山笼罩着战争的阴影,而他对于这场可怕的灾难竟然无能为力,这怎么不教人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呢?
“浑是新愁”,四字包括三层含义。
本有旧愁,是一层;添了新愁,是第二层。愁到了“浑是”的程度,极言分量之重,是第三层。
旧愁为何?就是他《忆鄂渚》诗所云“书生岂无一策奇,叩阍击鼓天不知”之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
卒章三句买花载酒,本想苦中求乐,来驱散一下心头的愁绪。可是这家国恨、身世愁又岂是些许花酒所冲淡得了的!
先用“欲”字一顿,提出游乐的意愿,接着用“不似”一转,则纵去也无复当年乐趣,表示了否定的态度。
“少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相对而言。刘过初到南楼,年方三十,故可称为少年。
且可与上片之“二十年重过南楼”相绾合,论其章法,确有草蛇灰线之妙。如此结尾,既沉郁又浑成,令人读之有无穷哀感。
刘过的爱国词篇,多为豪爽奔放,痛快淋漓之作。但这首《糖多令》却写得蕴藉含蓄,耐人咀嚼。与其他爱国词比较,的确别具一格,故而流传甚广。
《糖多令》即《唐多令》,原为僻调,罕有填者。自刘词出而和者如林,其调乃显。
刘辰翁即追和七阕,周密而因其有“重过南楼”之语,为更名曰《南楼令》。可见此词影响之大。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