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春秋争霸

春秋本是周代列国国史的通称。由于秦始皇焚灭各国史籍,到汉代,其他各国的《春秋》已经失传,仅存鲁国的国史《春秋》。

在齐国,齐襄公在位时滥杀无辜,以至于朝纲失常,国政混乱,他的弟弟们也不得不外出避难。齐襄公最终被杀。

成为国君的齐桓公随即发动了即位后的第一场战争,讨伐的对象就是支持公子纠的鲁国。

齐桓公要拜鲍叔牙为相,但鲍叔牙坚辞不受,因为他深知曾经辅佐公子纠的管仲拥有治理国家的难得才干,在国家戡乱图强之际,只有管仲这样的治国奇才,才能帮助齐桓公匡扶天下。

管仲是齐国称霸策略的制定者,他的这些施政措施主要记载在《国语·齐语》里。齐桓公亲自率军北上救燕,齐军风驰电掣,将山戎击溃,燕国不仅避免了亡国之辱,而且还由此增加了方圆五百里的国土面积。

公元前651年,齐国与鲁、宋、卫、郑、许、曹诸国在葵丘举行会盟,这是春秋时代第一次有超过四个诸侯国参加的诸侯会盟。周襄王也派人参加,这表明周王室已经公开承认了齐桓公成为实际上的天下共主。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从此,春秋霸主政治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然而,一代霸主最后的结局却十分凄凉。齐桓公死后尸首在床上放了六十七日,腐烂生蛆也无人过问。齐国的霸业随着齐桓公去世和诸子争立而很快消逝了。

但在齐桓公的身后,霸主政治已经成为春秋时期的主流,霸主纷争依次上演。

春秋时期,出自不同国家的诸侯先后成为霸主,而其中最为出名的五位,被称为“春秋五霸”。

晋文公复国——晋国霸业。晋文公重耳有着与齐桓公相似的经历,既备尝在外流亡的艰难,又有股肱之臣的辅佐,磨砺出坚强的意志和超常的能力。在六十二岁的时候,流亡在外十九年的重耳终于在秦国的帮助下,成功返回晋国,成为晋国国君。

楚庄王一飞冲天。

楚庄王即位时还很年轻,而他的王国当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松警惕,庄王当政三年,不理政务。

忍无可忍的楚国大臣上书进谏,一段让世人铭记至今的话:“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九年后,楚国与晋国展开决定霸权的邲之战。邲之战,晋军大败,失去了霸主地位。晋国并不甘心失去霸主地位,经过多年的休整,公元前575年,晋国向楚国挑战,两国为争夺霸权再次展开大战,双方主力在鄢陵一较高低。鄢陵之战,晋国最终取胜,重新成为中原霸主。

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曾经这样评说春秋时代:“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出于诸侯的春秋时代,和“郁郁乎文”的西周礼仪社会相比,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春秋时期,顺应形势的变化,各诸侯国纷纷改革了田制、兵制、军制。开始出现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农民。弭兵之会是晋、楚两个霸主诸侯国,第一次在同一个会议上,被尊为霸主,同时,也是两个强大的诸侯国彼此妥协之后的一次会议。

随着由列强争霸演变为诸雄兼并,东周的另一个时代——一个无比复杂而又无比新鲜的战国时代即将到来。一方面,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将更加惨烈;另一方面,华夏文化的核心凝聚力已经牢不可破,战乱中的民众渴盼着重新统一。更重要的是,由于思想的开放,整个中国酝酿出了一个千年不遇的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由此将进入一个由大分裂转向大一统的历史进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17春秋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