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今年的高考延期一个月,7月7日开考。
其实在很久以前,高考一直是在7月7日的,我就是在1988年7月7日参加的高考。只是后来人们认为7月7日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伏天,提议提前一个月,于是才改成了6月7日。32年前,我高考时是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心情?
好多细节都回忆不起来了,甚至连一些记忆的碎片都已然变得模糊。
那个改变我人生的重大时刻,就真的被清零了吗?
还好,我从初中开始就有记日记的习惯,翻箱倒柜找出高中时的日记,借助日记里的只言片语,那些模糊的碎片渐渐清晰。
这只是我记忆中的高考,只是我时而自信、时而慌乱、时而平静、时而焦躁、时而奋进、时而沉沦的青春第一次接受命运之神的检阅。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他们可以给你鼓励、安慰、接纳,但是所有问题还是要你自己扛。
青春,也许就是这样,虽然因营养不良而身体瘦弱、因荷尔蒙作怪心理敏感而脆弱,但对未来、对人生,却从来没有丧失过迷之自信。当用自己的手掌控自己命运的时刻到来时,不管心里有没有底,年轻的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谁也不想放弃。前行的路看不清,后退的路很清晰,可是谁也不想走那条清晰的路,因为谁也不想过一眼望到头的人生。年轻的我们,宁愿在希望与失望的波峰与波谷间颠簸,也不愿在绝望的小溪中随波逐流。
高考前一个月,高中学习生活中所有的杂项事务全都完成了,毕业照片、毕业会考……剩下的就是在复习中等待那个时刻的来临。
6月7日,阴雨。那时的我,不知怎么心情总是好随着天气波动,一到阴雨天就感觉压抑。“这几天我总觉得自己像一根无根的草,心里没有着落。高考不知会怎样。”虽然平时各种考试我的成绩基本稳定在前三,但是高考还有一个月,我心里就开始打鼓了。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样要求一个不到二十岁、人生经历只有学习的青年,真的好难。
6月10日,“今天中午,姐姐来了。紧张的复习之中又见到了亲人,所以倍感亲切。”虽然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加油催人奋进,但关键时刻少了亲人的关心与关注,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那时没网没电话,与亲人的联系只有信件,去信回信得一周时间,等到回信时,写信时的心境和情绪可能早已时过境迁了。
姐姐来时说了些什么我早忘了,我和姐姐本来话也不多,但我们都清楚各自在各自心中的位置,虽然年过半百,但姐姐有时依旧拿我当孩子看待。也许,我的骨子里真的有些长不大的基因。
6月22日,阴。“心也像天空一样阴暗。连我自己也不明白,怎么一下子心里像没谱了似的。这两天闹肚子,真想回家。相信自己的实力,奋力拼搏,至于结果如何,那是次要的。”
我真的做不到每临大事有静气。至少要让我感觉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心里才踏实。
6月22日,晴。“昨天说回家就回去了,妈妈热情招待了我。在家里呆了一天,心里到底踏实多了。”
快毕业的学生,多少都有些任性。平时不是回家周,断然不敢轻易请假回家的。那时我真的迫切需要回家,至于回家做什么,我也不知道。可能感觉哪里也不安全,只有家里。
母亲文化水平不高,她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是看着她忙前忙后,吃着她做的足以让我回忆一辈子的粗茶淡饭,听她有一句没一句地聊村里的家长里短,再焦躁的心也会平复下来,感觉世上所有的沟沟坎坎,都会化解在平淡平静的时光里。
6月27日,“今天开了个会,内容无非是快高考了,要抓紧时间。这当然谁都懂,但问题是:现在我都快学疯了!没关系,再坚持最后十天吧。等考完了,我才不在乎成绩不成绩呢,玩!”
我一直不赞成教室、学校挂什么倒计时牌,人为制造紧张空气。哪个想学习的孩子心里没有个倒记时牌,你非要再挂出一个时不时地刺激一下,何必呢。一根紧张的神经,能无限承受重压吗?
“学疯了”是种什么状态?对于现在的我已经很陌生了。如果人一辈子哪怕保持一半的“学疯了”的状态,都应该会有不错的成就吧。
可惜这种“学疯了”的状态,高考后就从来没有再在我身上附体。
值得庆幸的是,高中三年让我养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对浪费时间的负罪感。
7月3日,“快考了,我也超脱了。”
日记只有短短几个字,“超脱”是什么样?怎么超脱的?日记中都没有记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能抽出时间记下这只言片语,已属不易。内心的挣扎与释然,真得用付园慧的那句“鬼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解释。
7月6日,阴。“已有两三天不看书了。临考前一天比考试还不好过。为了休息好,八点钟我就躺下了,可是不管怎么也睡不着。都十点多了,我才迷迷糊糊睡着了。”
高考前一天晚上是最紧张的,能够成功在辗转反侧两小时后睡着,我到现在都挺佩服我自己。也许我真的练就了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本领?把握好自己能把握的,自己无法把握的,索性交给上天,这样的生活态度,也许在那时就养成了吧。
7月7日,阴。“感谢上帝,今天很凉快。语文题答得也顺手,作文有点卡壳,写得不算太好。恐怕要跑分。地理答得还算可以。课余时间是在胡闹中度过的,一会儿跳跳霹雳舞,一会儿下下棋,一会儿玩玩儿牌,一会儿逛逛街。”
7月8日,天气晴转阴。“还得感谢上帝,我最为担心的数学却是出奇地简单,答着题我简直有点儿忘乎所以了。中午是在乱逛中度过的。先上火车站,再从那东农技,出校后到城东头,七拐八拐又到了小东山,从那儿回校。这通玩儿呀。下午英语也不算太难。谁知道呢。”
7月9日,“历史倒不可怕,可怕的是政治,最后一道大题简直不知从何答起,料定不会有好分。”
三天高考,在日记里记得非常简单。现在想来,有三个值得庆幸的地方。
一是天公作美。虽然是最热时节,可是高考三天基本全是阴天,还不下雨。这让考试那三天格外凉爽。那时节连电扇都没有,真要热起来,也得硬扛。不过也不用怕,那时节的人们,什么不都是硬扛吗?
二是数学简单。文科班,基本上数学都是弱项,最提心吊胆的也是数学。不知什么缘故,那一年高考数学试卷的难度,比我们平时做的练习还低。这让我一下子有了底气。
三是最不好答的政治放在最后考。那时的政治,学的是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课本枯燥,脱离现实。让人头疼的多选题,我就很少全对过,有时老师都讲不清选择理由,我们戏称之为一个马俩脑袋。所以全班同学都是政治最弱。好在放在最后考,考不好也影响不到别的科目。
当然还有些经验或是遗憾。
一是作文没写好。作文一直是我的强项,但是我擅长的是无命题、灵感来了信笔由缰式的写法。短时间内写好命题作文,于我不是强项。命题作文中,我擅长的是给材料的时评类作文,嬉笑怒骂间会蹦出些个自鸣得意的所谓“金句”。而那年的高考作文只给了个题目“习惯”,文体不限。我一下子不知从何下手,高中三年练的全是议论文,我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个与习惯相关的记叙文思路。只好硬着头皮写成议论文,什么要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之类的陈词滥调,自己都想吐,怎么可能得高分。
现在学校作文课教孩子用模板写作文,什么时候出观点、什么时候放事例,外加上平时积累的“金句”,不论观点有无新意,总能包装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不至于作文分数大起大落。
是非曲直,我还真无法评价。
二是数学简单,是福也是祸。正是因为太简单,我答的有些忘乎所以,结果最后一道大题的一问答的有毛病,被扣了9分。120分的卷子得了111分。这在平时可能算是高分,可是那届高考我们班数学满分的比比皆是。我如果没丢这9分,也许会考到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三是考完就玩儿,我认为还是正确的。总有人强调“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可是大脑毕竟不是简单的枪头儿,而是个超级复杂的系统,你把这面儿磨光了,可能捎带着就把另一面儿给磨钝了。整个学生时期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大脑的熟悉和掌控的过程。虽然人类的大脑结构都是相同的,但是思考方式会有不小的差异,这也是同样的学习方法,为什么对有的人效率高,对有的人效率低的原因。学霸都是驯服了自己大脑的人,所以人家怎么做都是对的。而还没有驯服自己大脑的人,只能是邯郸学步。
所以,如果孩子能够高效学习,那么他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家长都不要干预。
一不小心就写了三千多字,后续的估分、报志愿、录取等故事,容待日后有时间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