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历史世界》读书笔记(2021年4月8日)

宋代的道学在后世被称为“内圣外王之学”,其涵义远超形而上的“道体”。朱熹与吕祖谦二人辑成的《近思录》

成为道学的基础入门教程。由其纲目可知前五卷为“内圣”领域,六至十一卷为“外王”领域,最后三卷中“异端”通过批判“老、释”加强“内圣”之学。这些“逐篇科目”代表了朱、吕对儒家“内圣外王之学”的整体认识,也明确指出提出了两者分界及为学的次第。

“道体”在“道学”中居于纲,但在施教之时,朱熹经从“道体”入手,论“道统”则将“道题”放在首要位置。他在《中庸》中用“中”(中也者,天下大大本也)作为对“道体”的一种描述,而他对“道学”与“道统”的区别则可见于《中庸》第二十八章,“道统”是“道”在人的世界的外在化,即“放之则弥六合”,“内圣外王”无所不包。“统”则与孟子所谓“创业垂统”“统”相通。这一含义也是朱熹“忧道学之失其传”之故。

在本书中,作者对朱熹对“道统”一词的演变之迹进行了考证,最早可见于淳熙八年《书濂溪光内霁月亭》,但概念尚未完全确定。在淳熙十年《韶州州学濂溪先生祠记》中,朱熹将孔子所传与周、程所继承者称为“道学”。至此,先用“道统”一词,后用“道学”,两个概念也完全厘清,也由此可知,“道统”与“道学”所对应的两个历史阶段:道统(“上古圣神”到周公,显著特征为内圣与外王合二为一)。

待叙

你可能感兴趣的:(《朱熹的历史世界》读书笔记(2021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