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胆谈一谈大学对成长的思考 上篇

为了有一个提纲的作用,我还是做一个简单的导图。嗯确实是简单。

我不知道一般人上大学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我也忘了我当日是怎么想的。所以,我们就直接进入主题吧。谈一谈我的想法。

认知升维的能力

我们之前看《三体》的时候,知道有一个notion叫做降维打击。

它指的是攻击目标本身所处的空间维度使其降低,让目标无法在低维度空间中生存从而毁灭目标。

而当它引入社会商业领域时,则代表某一方对有着全方位的碾压,所拥有技术或者掌握到的信息,资源是另一方无法比拟的,也不在一个量级的。

好似我拿着热武器,你竟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插入一下 

降维攻击有别于降级攻击,两者的区别有点像量与质的区别。

如果有人说降级攻击,最多是说两者的水平不在一个层次; 

但如果说降维打击,则代表两者已经不是在一个共同的认知范围内。

认知能力的高低,归根结底可以视为一种探索事物本质深度的能力。

那我们如何去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呢?

一,学习,大量的学习。

学习的第一点就是读书,读大量的书籍,历史,哲学,经济,历史,政治,与这颗星球上那些逝去的或者正在闪耀着的,人类最光辉的大脑交谈。

学习的第二点就是获取大量的信息。

我在这里说一下我的想法,也就是知识,信息,信息流之间的区别。

信息流,就是我们每天打开手机,电脑,iPad,收音机时,我们有意无意接触到的咨询。

(分类基于我个人的认知程度,可能与社会常约相悖,也可能与朋友们的有所区别。

我这里,使用一些“名词符号”,主要是分辨开来,区别开来。

如果你本身有着某些自己的理解,就按自己的来)。

信息流中对自己有意义的数据,咨询称之为信息。

而我们日常所说的知识,应该是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之上,不断嵌入新的信息,把自己的知识系统打造得更加宏大,更加高效。

信息,有点类似于“碎片化阅读”的意思,我们把平时收集到的知识卡片慢慢归档,为我们的知识系统增容,升级,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判断能力。这就是信息的作用。

第三点,关于学习的形式。

我向来是反对那种捧着教科书或者买了某个课程,这就叫学习的。

在我看来,学习的内涵远远大如此,在我看来,它应包括演出,电影,戏剧,艺术作品,学习插画课程,练吉他,逛B站,上知乎,刷抖音等等。

只要这些能让自己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感,对自己的知识,认知水平有所见增,有所启发,有所触动,这都是学习。

学习从来没有使用载体的高低之分,我拿着一本书学习一个小时未必就能比的上你看了一个小时抖音所收益得多。

我这个人嘛,有些讲究实际与效用,如果有某些东西在不违背我的本心,我的原则之下,能让我快速成长的,我就会去接触。

第四点,就是要多去参加各样的活动。

比如字节跳动论坛,百度AI线下峰会,樊登读书会,考虫开放日,法庭审判,留学展览乃至参加自己爱豆的见面会等。

我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主要是为了扩展我们视野,接触更多的新事物,寻找更多的接触点。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贵人指路。

二,感悟。凡有感悟,凡有所得。

我们这一生接触到的道理,信息太多,而真正决定着我们人生底色的,则是我们对生活,对生命,对天地,对众生的感悟。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明白自己的路,在这世间,虽说不能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但一定会给你带来极强的自信,极强的气场。

三,游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游历,不只是看看,看着美景,看看世界,更多的是,游历人间,与平凡的人们对话,感悟人心,感悟世间冷暖,不要让自己失去对群体共情的能力。

认知的升维,我们不仅要向下进取,更需要向下兼容,去看看社会的最底色。


系统学习的能力

我们之前在谈一些常见的思维模型和学习方法论的时候,说到了斯科特扬的整体学习法,其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系统化学习的能力。

在这里 学习篇3 | 这一期谈谈模型与方法论  可以点击查看。

斯科特扬的《less study learn more》所提及的整体学习法,我个人是非常建议朋友们去看一看的。

我们虽然不能达到斯科特那样神一般的奇迹,但是他的学习方法论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不少启发。

好了,关于系统化学习的能力,主要就是两点。

一,系统化让知识的有序度达到最大化。

二,系统化的底层是熵减,把知识的有序度达到最大化。

关于熵 我这里插入一下 黑色粗体是重点

1854年,一位叫克劳修斯的德国人,首次提出了熵增定律的概念。

他认为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从有序走向无序,如果没有外界向这个系统输入能量的话,

那么熵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最终会达到熵的最大状态,系统陷入混沌无序。 

因此,熵增定律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令人绝望的物理定律,

因为我们的宇宙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封闭系统总是会趋向于熵增,

最终慢慢达到熵的最大值,出现物理学上的热寂,变得像沙漠一样。

它不仅预示了宇宙终将归于热寂,生命终将消失。

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左右着国家和企业的发展规律,让组织变得臃肿,缺乏效率和创新;

左右着个人的方方面面,比如自律总是比懒散痛苦, 放弃总是比坚持轻松,变坏总是比变好容易。

少有人能做到自我管理,大多数人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学习不规律 …

什么是熵增定律呢?一句话总结。

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熵)会不断增大。

这里面有三个词非常重要:孤立系统、无外力做功、总混乱度(熵)。

而我们追求美好的生命本身就是逆熵的过程,即熵减的过程。

我们需要开放自己的系统,让外力涌入,将我们原有的结构打的稀里破碎,然后再重组。一步一步走向美好化。

这个过程是在不断循环往复的,因为我们每个阶段都会有着每个阶段的挑战,从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说法。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关于择校的问题

这个是一个空降的话题。之前和朋友聊天,偶然提起这个话题。

我们选大学,专业和地理位置,二者只能选其一,该如何选择?

我当时给出了我的想法,一般而言,地理位置大于王牌专业。

只有那些,你和市场联系不是很密切,但专业性程度非常高,可替代性弱,或者一心想要潜心学问或者科研的,否则一定是地理位置好于专业优先。

太多的话不想说了

,以后有空再补充,毕竟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借用一段话以做收尾:

你所在的城市和生活的圈子,几乎就是你的社交圈子。

它决定了你会和什么样的人成为同事,与什么样的人恋爱,和谁走进婚姻,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这是一种路径依赖。   

人都是有惯性的,一旦进入某个路径,就大概率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一旦你做了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你很容易不知不觉地陷入其中,跟着惯性做出决定,最后得出结论:这恐怕就是我的命运吧。   

人永远不会渴望未曾体验过的东西,也永远无法做出自己视野以外的决定。

篇幅所限,没有谈论到的话题,我们下期见!

嘻嘻,大家喜欢我的可以去“浪子名臣“公众号找我玩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斗胆谈一谈大学对成长的思考 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