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5日,星云大师到访庐山五教祈福园。
地点: 庐山 类别: 文化
星云大师敲响 图源:庐山之家网
2011年5月25日,蜚声世界的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来到庐山五教祈福文化园。星云大师在众人陪同下参观游览了五教祈福文化园,并撞响祈福大钟五次,民祈五福。
2011年1月1日,集合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的“五教祈福文化园”在江西九江的庐山正式开园。“五教祈福文化园”位于庐山青莲谷旅游区,以五教祈福为主题。园区以祈福线路景观设计手法为中心,分为九个景观区,建有大气磅礴的五福门、现代典雅五福泉、气势恢宏的五福园、古韵悠长的五福桥。
文化园内建有重达38.5吨的铜制祈福大钟,整体高476厘米,代表赤道40076千米长度;钟体高度为365厘米,代表一年365天;周长960厘米,代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钟体采用响铜铸造,并雕刻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新教、天主教的标志图案,钟响时声音传播半径为10公里,余音持续时间长达2分钟。在每年新年的第一天,五个教派的代表都将举行撞钟祈福活动,共同祝福世界和平、祖国昌盛、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资料来源:庐山之家、百度百科
图源:庐山之家网
笔者算得上是庐山的熟客了,半夜摸黑能在山间小径漫游,但却从未去过五教祈福园。青莲谷偏僻了些,在五老峰背后,去三叠泉的路上。五老峰和三叠泉,对游客来说跑一趟就够了,太费脚力。
看介绍,祈福园中那口大钟相当讲究,高度多少、周长多少等等,数据都是有来头的。据说每年元月一日,五个教派的代表都会聚集于此,举行撞钟祈福活动。钟声可远播10km,余音袅袅,120s不绝。山顶偏僻的山谷里,附近除了一座庙和几家餐馆,平日里也没几个人。元旦大冷天在这儿敲钟,也不知有多少人能听得见。
本篇应当写在1月1日。2011年1月1日,五教祈福园开园。但1月1日历史上今天发生事儿太多,就将它挪到今天,星云大师来敲钟的日子。熟悉台湾星云大师的人一定很多,就不介绍了,他早已“蜚声世界”,但不是本篇的主角。
2011年1月1日,庐山“五教祈福文化园”开园 图源:见粗暴的水印
五教祈福文化园的建立,是基于庐山宗教文化的特殊性。大多名山会被一种宗教占据,比如道教之于青城山、武功山,佛教之于五台山、峨眉山。386年(东晋)慧远建东林寺,使庐山成为佛教名山,461年(南朝),道教宗师陆修静在庐山建立道馆隐居,庐山成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后来道教势微,庐山成了佛门的天下。
清代文人李渔云:“天下名山僧占多”。这句话只是半截子,全句是“天下名山僧占多,还须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很多人未必知道,这句话是李渔在庐山看到那么多庙而发出的感慨。他是道友,觉得好地方都让和尚尼姑抢了,他们搞炼丹采补没地方。
庐山的多宗教共存始于牯岭租借地的建设。首批购地建房的是欧美传教士,于是教堂一栋栋地建起来了,先来的是基督教,后来的是天主教和东正教。由于传教士们来自各国的不同教派,繁盛时的庐山上有教堂数十座,教派二十多个,佛教反倒是被挤得没有地位。
园区景色 图源:微博-枫叶红
山上人多了,做生意的纷至沓来,自然就有了回民和清真寺。政治元素的带入,又建了喇嘛庙(见《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5月12日 · 活佛与庐山,诺那塔的传奇》)。多种宗教共存,是庐山有别于其它名山的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它号称“人文圣山”的耀眼之处。
笔者以为,如果换一个视角,很容易理解庐山的多宗教特色。别把它当成一般的名山,近代它先成为了避暑圣地,又是国民政府的夏都。它是国都,它是这个国家达官贵人、大使政客、富商巨贾们聚集的地方,必然有着多元化的宗教需求。大唐的长安、清末的北京、民国的上海,哪个不是各类宗教共存?
庐山应当宣扬自己宗教文化的多元与包容,笔者以为,建立文化园,向游客介绍庐山的宗教文化历史渊源是个很好的想法。
据称,该园有一套祈福流程。园区分为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由领取入园护照—跨五福门—点燃祈福蜡烛—品读文化长廊—撞击祈福大钟;下部分由请五福铃—悬挂五福铃—悬挂许愿牌、吉祥娃娃、五福锁—过五福桥—中五福彩—驱魔活动—拓五福印—逛纪念品商品—出园组成,最终完成“心声相印”的祈福过程。
笔者没看懂这是想干啥,只敢肯定这套流程不会免费。
园区入口 图源:九江文旅公司网站
宗教可以共处,但彼此之间永远是互斥的,它们争取的信众总数就这么多,一种宗教的不同教派之间都可能打得头破血流。虽然咱们中国人有临时抱佛脚的传统,管它进什么庙都磕头捐钱的人有的是。但虔诚的信徒只会笃信一家。
再者,谁都知道不能乱磕头,估计祈福园里不会有正经的僧团(和尚、教士)驻守,你交钱磕头求谁保佑?谁来给你祈福?你真的相信花钱敲个钟,上帝、耶稣、释迦牟尼、先知就会一起为你祝福?不怕他们在天上打起来?
笔者没去过庐山五教祈福文化园,听说它已荒废得差不多了。搞旅游开发还是应当认真做策划,修建现代的景观更要严加审批,好好的自然风景被破坏了,以后还要拆掉恢复,何必呢。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冯晓晖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