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与知识时代的来临,我们到底应该培养怎样的人?他们应该具有哪些核心素养?当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逐渐引起全球关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实践的基础。
201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专项,领衔5所高校90余名研究人员组成联合攻关项目组,共同负责研究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日前,这项历时三年的研究成果终于出炉,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吧!
我们该如何理解核心素养概念的内涵呢?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1.在目标上,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向的是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 这一问题的回答。
由于它的范畴超越了行为主义层面的能力,涵盖态度、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因此体现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契合我国传统文化“教人成人”或“成人之学”的特色育人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 的教育质量根本标准一致,有利于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根本任务。
2.在性质上,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共同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每个人在终身发展中都需要许多素养,以应对各种生活的需要,这些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其他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且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就称之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代表了个体普遍应达到的共同必要素养,代表应该达成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个个体都必须学会获得的不可或缺的素养。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都十分强调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把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未来课程作为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建构来优化教育改革的质量。
3.在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具有“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而素养指向的则并不是某一学科知识,它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又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所涉及的内涵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多元维度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
4.在功能上,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素养”一词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核心素养的获得可以使学生升学或更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但是素养的功能不仅仅包括升学和就业,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因此,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素养。
5.在培养上,核心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综合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的,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
经合组织、欧盟等把教育过程中的素养界定为通过学习而来,即使某些素养存在先天潜能的发展,这些素养也必须是可教、可学的,需要通过有意识的教育过程进行培养,经过学生的学习积累获得。因此,核心素养主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加以培养。培养的过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个体认知与元认知建构的过程,是在外界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6.在评估上,核心素养需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测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核心素养具有可教、可学的外显部分,同时也存在无声、无形但可感、可知的内隐部分。前者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定量的测评;而后者则偏向于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渗透过程,需以定性、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估,强调对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高度关注,关注个体在此过程中的感受与体悟。
7.在架构上,核心素养应兼顾个体与文化学习、社会参与和自我发展的关系。
各国在核心素养选取时都涉及文化学习领域、个体自我发展领域和社会参与互动领域。这三大领域具有较大的普遍性与概括性,基本能够涵盖多个发达国家所提出的核心素养内容,反映了个体与自我、社会和文化的关系。
8.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
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9.在作用发挥上,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
核心素养的整体特性不仅决定了其学习获得具有系统性,也决定了它们可以在实践应用中相互交叉与整合,共同发挥价值。这对于教育教学的启示是,核心素养的功能是整合性的,每个核心素养都具有独特的重要价值,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需要基于情境进行整合性的作用发挥,不能单独地进行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