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德小姐》—— 一场与自我和解之旅

青春成长题材的影片很多,尤其是前几年呈现井喷式爆发现象,如今却因为剧情趋于同质化而集体唱衰。
伯德小姐烂番茄新鲜指数100%,我想必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于是在周末和友人一同看了伯德小姐。
老实说,从剧情上来看,和市面上的青春片别无二致,同样都涵盖了与父母的矛盾争吵,和姐妹分道扬镳又言归于好、无疾而终的感情、倔强式的自我反抗。
情节俗套到用脚趾头都能猜到结局,可偏偏正是这样平淡的影片,却让我和朋友流泪不已。

在此之前,我已看过《去他妈的世界》。剧情看着很爽,每隔几分钟就有小包袱,但是剧情离我们现实太远了,离抵达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还差那么一点儿。
《伯德小姐》 无论是人设,还是成长经历,都更贴近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当剧情上没有太多空间可发挥时,关键之处就是拼细节打磨和情感共鸣。

和母亲争吵的源头可以是因为没有煎熟的鸡蛋、没有叠好的衣物、不经意流露出的眼神。恰好两人性格都强势刻薄,吵起架来各说各话,气势咄咄逼人。
伯德小姐在这方面似乎受母亲所影响,对朋友、对老师、甚至对素未谋面的演讲者都能口无遮拦,出口伤人。

成长环境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习性,一点一滴渗入骨血,人处于漩涡而不自知。


细看两人的争吵,伯德小姐其实一直想得到母亲的认可。
为了证明自己能被市中心的好学校录取,她努力提高成绩,甚至不惜向数学老师撒谎。
面对高昂学费,独立坚强的她利用空余时间兼职赞钱。寻求母亲对于礼服的意见也仅仅是为了一句赞美。
她对母亲的反应举动都很关注,这也是爱一个人的方式。不然初恋男友说她母亲很难相处时,伯德小姐却说:你不了解我母亲,她其实很爱我。

其中有一处场景让我很有共鸣,伯德小姐气愤地把纸笔递给母亲,说:给我一个数字,以后我赚钱了还给你,我们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在我年少时期,也曾心高气傲过,对我父亲说过类似的气话,一心想挣脱家庭的桎梏,却不知父母的心被伤得多深。

伯德小姐亦是如此,不喜欢父母给她取的名字,不满于家住在“轨道错误的一边”,不甘心在没有文化气息的小镇读高中,所以她想极力摆脱贫困的出身。
为了结交富家小姐,还谎报家庭住址,小心翼翼地包装自己,天真的以为这样就能打破阶级固化。

小小的虚荣心,你我都有。同学聚会,又有多少人是因为怀念当年的同学情而相见呢?毕竟,混得差的人才羞于参加显摆大会呢

青春期的反叛,更多的是与自我的斗争。
谁还没有热血中二,自命不凡过,而成长注定是个与自我和解的过程,包括那些缺点,不如意之处。

人呐,和这个世界激烈碰撞过,才会有反弹,才会更好地认清自我,审视自我。
伯德小姐身上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子,
如今,她已重拾起原本的名字,与父母握手言和。
而我们也要活出真我,不被浮云遮了眼。

你可能感兴趣的:(《伯德小姐》—— 一场与自我和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