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的人家里都有这面镜子,你注意到了么?

小弟好不容易放假回来,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小外甥。

一个属马,一个属鸡;一个六个月,一个十七。

与接触了比较久的大人不一样,他俩头一次见面,还略显生疏。

小弟一米八二的大个,围着才七十厘米左右的小家伙左转右转,上蹿下跳,使劲浑身解数;

可这素来以“淡定”著称的葡萄干,瞪着他水汪汪的大眼睛,眨也不眨一下。

看着眼前的小舅舅,看似很友好的样子,可就是不给面子笑一笑。

是的,一笑也不笑。

淡定帝没错了。

眼看着小弟马上到崩溃边缘,纠结于“怎么就自己不能把小外甥逗笑”时,姥姥笑了,来了一句话:

“孩子,你得冲他笑啊。不是他笑你笑,而是你笑他笑啊。”

乍一听,好像绕口令般的几个字,还真的不无道理。

2

人们总说国外多好多好,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津津乐道的说:

“走在大马路上,看到遛狗的男人,或是买面包的女人, 即使你们并不相识, 经过时也会给彼此一个微笑,那感觉好极了”;

这些人们与此同时,开始抱怨身边的不友好。

走过路过,每个人都形同陌路,本就不认识的人们更不愿意多花一秒钟,或是一个善意的眼神,给到迎面走来的他或她。

如果你这么做了,对方百分十九十不会给你笑回来,却百分百会把你当做神经病,然后自言自语道:

“那个傻子干嘛冲我笑?我脸上有饭粒么?”

陌生人大抵如此。

点头之交也没差。

大家心照不宣的,只有跟熟识的、称得上“朋友”的人,才会露出笑容,顺便来一句:

“吃了么?”

3

其实,小孩子与大人又何尝不一样,他们都是我们的镜子。

几个月大的小孩子,懵懵懂懂,纯真可爱,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很擅长观察你的脸色的。

只有你冲着他灿烂的笑了,他才也会回报给你天真的笑脸,那种完全不设防的大笑,真的是让人看了心都要融化掉;

相反,一旦你板着脸没有表情,呆呆的盯着他,再小的个体也会被你严肃的外表震慑到。

他们不说,不闹,但是眉头也不舒展,嘴角也不上扬,心里可能正在嘀咕:

“这个人为什么这样子对我?我做错什么了么?”

大一点后,他们开始学会了呀呀说话,开始有了一些这样那样的口头语或者下意识的小习惯。

一开始我们不在意,慢慢的就会发现,好像一眼就能看出是谁家的孩子,因为那讲话习惯、那措辞、那神情、甚至走路神态,都像极了他爸他妈。

这就是耳濡目染的生活写照啊。

我们的下一代,照着我们的样子,活成了我们的镜子。

我们照着这面镜子,却不为所动,还肆无忌惮的嘲笑取闹。

4

贞观十六年,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不久,魏征病逝家中。

太宗李世民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我们都太熟识这个故事。

熟识到忽视了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镜子。

对朋友,人言道不同不相为谋,又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都是追求相同的人们才会聚到一起,其实这些志向一致的人,何尝不是面镜处世,跟自己最相像的人们处着才最舒心;

对家人,我们总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女儿大了,往往跟自己的母亲性格十分相似;母亲固执,女儿的脾气也不会舒缓很多;儿子大了,大多也活出了自己父亲的样子,言行举止间总有那么几分大人的影子;

对孩子,他们虽小,却照的格外真切,把我们平日里,跟成人相处时不曾暴露的那一面,都反射无疑了。

还是那句话,“不是他笑你笑,而是你笑他笑。”

这个世界,你想要它成为什么样子,只需要你自己首先做到心目中的样子,那么之后你看到的,你接触的,都会像明镜般的折射出你期望的样子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98%的人家里都有这面镜子,你注意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