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成就教育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不仅适合小学生们阅读,也适合广大家长、教师及一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阅读。我觉得更适合中国应试教育中、分数评价学生为主的教师们好好读读,并深思。因为学生苦,教师也很累。这本书的作者亚米契斯紧扣孩子的心理,用生动的笔触,更多地强调了老师和校长的体贴、博爱和责任心,描述了一个充满爱心、充满热情的世界,深深地打动了世界上无数青少年的心。这样的教育才是爱的教育。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怎样对待学生才是真正的热爱学生呢?恨铁不成钢的方式,学不会就打,不认真学习就骂,迟到了就罚站,作业不完成就撵出教室,这些就是教师的“爱”吗?这样的“爱”会把学生吓哭的。我这样做过,现在觉得很愧对这些学生。有的学生学不会,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用理解、微笑、爱心给予鼓励,树立自信,在本身固有的能力上提高,就是我们的成功。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要用教学的艺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大声呵斥,我以前这样做,但我发现一点用也没有,反而影响到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挫败了我的教学情绪,在学生眼里,是一个厉害的、很凶的老师。不亲其师,怎么信其道?我们有没有同感,老师们都是责任心很强的,在单独辅导学困生时,态度越是严厉,学生越是反应迟钝,越不开窍。因为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思想处于防备状态,等待老师的批评,思维僵持,怎么有心思思考问题呢?。当老师态度温和,面带微笑进行辅导时,学生的思维敏捷,接受力强,你再夸一夸,摸摸他的头,他的积极性会更高,作业完成的又快又好。因为学生这时思想放松了,思维也活跃了。这就是“爱”的力量。老师如果能随时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这种优雅的修养,那么你一定是一位学生喜欢的成功的老师。就像华应龙老师,脸上总是面带笑容,非常有魅力,嘴上总是笑呵呵的,非常有引力。相信华老师一定是一个温和、善良的人,是一个喜欢学生,理解学生,包容学生的人,是一个心中充满了“爱”的人。爱可以使人更智慧,变幽默,更亲近。华老师真正是一位用“爱”来进行艺术教学的老师,我是华老师的粉丝。充满了“爱”的教育才有魅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还说过:'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者应行使明智的权力、应善于珍视孩子们的信任、应善于怜惜孩子们的无力自卫等思想,而且,语重心 长地告诫,不应把孩子们理想化,他并且从反面劝告说,不可在所有的场合,都把儿童的淘气和顽皮视为心怀恶意地破坏秩序,把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视为不乖,把儿童的健忘性视为不认真。在众多场合,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必须尊重人格、提高人品。教师的爱不仅体现在对优生的喜欢,及各种奖励,还要体现在对中、差学生的热情关注。不能看到优生就笑嘻嘻,看到学困生就拉下脸,更不能恨得牙根痒。有时候,学困生、调皮鬼确实让人感到头疼,要让老师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很难,但是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这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并不是一种虚伪的表象。比如,上课时,用亲切的眼光看着每个学生,要更多时间停留在学困生、调皮鬼身上;学生回答问题时,以专注、期待、鼓励的目光看着发言的学生;学生的红领巾歪到一边了,轻轻地为他扶正;课外活动时,加入学生跳绳的行列;课间,找调皮的男生扳手腕,并让他两只手,等等。于老师说,伴随这些“样子”的是我的微笑。微笑已经成为我的一张名片。脸上有笑,学生就有亲切感,而无惧怕感。当然,微笑有时也会从脸上消失,但,我会很快找回它。

于永正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于老师写了一本书——《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说:“名师的共同特点:微笑是他们共同的名片,宽厚是他们共同的品格。”于老师是一位名师,他对学生的温和,理解,包容,宽厚,成就了他的教育。这本书里讲了一个故事,我把它叫做“外婆智慧”。以前也看过这个类似的故事,写得是一位聪明的智慧的妈妈。……关爱和激励的前提是“爱”,这才是真正的“爱”,我们教育者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

学校是教育的基地,也应该是“爱”的乐园。教师心中有了爱,就会理解学生,包容学生的问题,就能理智地解决问题,就不会有体罚,不会有对问题学生的偏见。理解学生,不等于纵容学生,放任学生的错误行为,也不是允许学生犯错误,任其自然发展,而是积极地想办法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的性质,寻找错误的根源,优化学生,美化学生,使学生的缺点越来越少,优点越来越多,呵护学生的性格变得积极、乐观、健康。

老师们,请微笑吧!这是我们的权利,让我们用爱,成就我们的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因为爱成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