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育人背景下的英语教育课堂实践建议

一 英语教学转向英语教育:凸显育人价值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颁布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备受关注, 由此英语教学向英语教育过渡。英语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必须具备教育性。无论是国家社会层面,还是个人意义层面,英语课程、英语教学都应转型升级为英语教育。

如今,英语无用论较为泛滥,英语学科退出主学科的呼声较多,这是英语学科的现实问题。但是,学习英语不应该局限于探讨 “有用或者无用”,英语教育不再是英语教学,这不是概念变化,而是价值变化,尤其是核心价值的变化, 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育人。

中国孩子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不是英语发音不准,而是不敢发声。长期以来,多数中国孩子避免与外国人交流。很明显,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尤其是人格自信。因此, 英语教育最重要的使命不是教会孩子发音,而是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格自信。

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方面会逐渐丧失优势, 但是在育人方面,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还不能超越人。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这是英语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

二 英语学科育人优势:跨文化教育

每个学科都应该育人,但每个学科有自己独特的任务和优势。 英语学科育人的优势在于跨文化教育,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比如,英文单词 “party” 翻译成汉语,有两种意思 “聚会、党”。大多数孩子最初接触 “party” 一词只知道 “聚会” 一种释义,如何让学生记住它还有 “党” 的意思呢?这里就凸显了英语学科的跨文化优势, 教师可以将这两个意思构成的语义关联起来教给孩子。一般而言,聚在一起参加聚会的都是朋友,而汉语中也有朋党一词,党其实是指志同道合的人。从这个方面引导孩子思考 “party” 的含义,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其内涵。

英语学科的优势是跨文化教育,那么,如何找到并掌握跨文化优势?英语学科的跨文化素养教育以英语语言素养为基础,以跨文化认知能力、跨文化交往能力、跨文化情感态度价值为目的。因此,英语教育者需要从这三方面努力。

第一,跨文化认知能力。跨文化认知既包括对外国文化的认知,还包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比如,中国一直流传着 “盘古开天辟地” 的故事,外国人总把盘古的故事和圣经创世纪的故事相联系,认为盘古的故事就是创造世界的故事。但是,二者有着本质区别。盘古一醒来就有一把斧头,斧头是人造物,代表文化,因此,盘古是开天地而不是造天地。创世纪的故事是从零到一创造世界,盘古是从一到九对世界万物进行排序,建立秩序,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基于此,跨文化认知形成。

第二,跨文化交往能力。跨文化交往能力指向外国人说明本国文化缘由的能力。比如,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中,斧头是一开始就存在的事物,而盘古死后变成了山川、河流、树木,但是没有变成动物,至少考察最早的文本是如此。因此,关于这点,需要向外国人解释清楚,并说服他们:中国的盘古故事是开天地,而不是造天地,这就是所谓的跨文化交往。在跨文化交往过程中,需要有理有据地说服别人,而不是强行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第三,跨文化情感态度。发展跨文化情感态度首先要了解文化异同,在尊重文化异同的基础上,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相互借鉴,从而形成更好的文化理解。在进行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就会遇到一个现实问题——文化差异。人类以群居为基本生存方式,不同群体的边界不是生物性而是文化性。所以,不同群体的文化存在或此或彼、或巨或微的差异,差异是不同群体的边界标识。但是,文化同样存在共性,比如,中西方孩子都喜欢或者害怕鬼故事,这就是共性。总体而言,现在的教育问题是对于 “异” 关注过多,对于 “同” 的关注过少。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孩子理解跨文化异同。

三 英语教育的贡献:促进跨文化认知

作为英语教师,你是否思考过英语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有人说,英语教育促进了外贸行业的发展。但究其根本,在直接效益中,英语的作用或许只有 1%,99% 的作用来自于产品。因此,严格意义上,外贸行业的发展不能算是英语的贡献。英语教育的真正贡献在于培养了外贸行业人士的国际视野,能帮助他们行业规避政策风险、建立风险意识。

今天的中国有能力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这些都离不开当今世界的主要工作语言——英语。 英语可以促进中国对世界的跨文化认知,促进世界对中国的跨文化认知,促进中国对自身的文化认知。

认知指对一切的认识 (knowing) 与知晓 (knowledge)。很多人都比较关注 knowledge,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 knowing, “如何知道” 永远比 “知道什么” 更重要,因为 knowledge 是无穷尽的,而在目前的人类认知中,knowing 是可以穷尽的。

跨文化认知,作为英语教育的一种价值存在,促使英语教育回归古老本质——博雅人文教育。在 AI 时代,英语教育作为语言教育的优势越来越有限,已经无法与机器比肩,但是我们的优势在于人文。 重点做好跨文化教育,这或许是英语教育更深远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从认知教育角度,英语教育可以从认知维度进行,包括事实认知、方法认知、价值认知和情感认知等。

首先是跨文化事实认知。比如,长城的概念其实来自于西方世界。目前最早最古老的长城是苏美尔人的长城 “The Sumerians’ Amorite Wall”,然后是雅典的长城 “The Great Walls of Athens”、伊朗长城 “The Great Wall of Gorgan”、英国长城 “Hadrian’s Wall”、中国长城 “The Great Wall of China”、土耳其长城 “The Walls of Constantinople” 等,所有的长城都具备防御功能。

目前,中国长城的概念可溯源至西班牙传教士 Juan González de Mendoza 1585 年出版的关于介绍中国的著作中,这一表达起源于西方已有的 Great Wall 的概念,而不是专门为中国长城所设定。因此,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不是长城的英文翻译,而是 “长城” 的英文表达。所以,The Great Wall of China 里面没有 “长” 字,如同 White House 的中文翻译里没有 “宫” 字一样。

其次是跨文化方法认知。关于跨文化方法,有一个重要的原则——金凤花原则(Goldilocks principle),内涵是 “刚刚好(just right)”。

金凤花原则来源于金凤花姑娘的故事:金凤花到小熊家喝粥,第一碗太烫,第二碗太凉,第三碗温度刚好合适,于是喝了第三碗。 故事的核心原则就是 “刚刚好”,西方人将该原则运用于各领域。因此,just right 便成为了跨文化认知的方法论。

再次是跨文化价值认知。曾经有一个故事,父亲送了一只玩具给孩子,孩子没有马上就开始把玩,而是先感谢父母。这一幕让人不禁思考,何谓感恩文化。在 Charlotte’s Web 阅读实践中调查发现,现场 32 名学生和老师,没有一人拿到父母给的、自己非常急迫得到的礼物时,会先主动感谢父母。因此,在跨文化价值层面上,这非常值得思考,要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国家,并付诸行动。

最后是跨文化情感认知。这里分享一个令人震撼的小故事。中国的英文概念 China 其实来自于西方,针对这一问题有人曾调查过十几个外国小孩。他们表示,China 就是瓷器,容易破碎,中国的事物也是如此。尽管后来他们对中国产生了更多了解,但 “中国易碎” 的观念已经在他们脑海中形成了固有印象。这需要我们向他们耐心解释,让对方逐渐扭转对中国的情感态度——这就是跨文化情感认知。

综上,作为一种价值存在,英语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事实认知、方法认知、价值认知和情感认知,在单纯的语言本体教育、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跨文化认知。

四 课堂应用:英语跨文化教育的方法

学生积极的跨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是跨文化教育的终极目标。积极的跨文化尊重应该成为一切跨文化行为的基础,尤其是在跨文化认知与判断中,尊重是不可缺少的前提。积极的跨文化借鉴学习是跨文化行为主体的目的,即使是所谓 “最落后” 的文化,都有值得所谓 “最先进” 的文化学习借鉴之处。

具体落实到课堂应用,分为两种情况。

当学习内容具有显性的跨文化教育内容、活动时,分析其跨文化教育优势,发现开展跨文化事实、方法、价值、情感教育的显性内容,根据跨文化教育的学生已知、学生近知、学生兴趣、学生需求等,确定跨文化教育的最近发展区,然后显性地开展跨文化事实、方法、价值、情感教育的显性教学活动。例如上文所提到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这是非常显性的跨文化教育内容。

当学习内容具有隐性的跨文化教育内容、活动时,根据跨文化教育的学生兴趣、学生需求、学生已知、学生近知等,确定跨文化教育亟待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分析其跨文化教育优势,发现开展跨文化事实、方法、价值、情感教育的隐性内容(任何英语学习内容对中国学生都具有某些跨文化教育的隐性内容),然后显性地开展跨文化事实、方法、价值、情感教育的显性教学活动(注意:教学活动不再是隐性的,而同样是显性的)。比如,英国孩子参加晚会需穿西服戴领结,很多中国学生认为十分别扭。但这一现象的背后蕴含着重要的文化内涵,即英国人对于规矩和绅士风度的重视。因此,学生至少要了解并尊重别人,注意着装打扮。

五 跨文化传播的关键:视角与方法

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创作 《 Talk About China with Oxford 牛津英语话中国——新时代英语教程》 的过程中,有一处非常值得我们英语教育者学习借鉴—— 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什么讲述中国故事的人如此多,真正讲好中国故事的人却寥寥无几?关键在于大部分人都只从中国的视角去传播中国文化。

比如,一位中国老奶奶在电视上阐述过去与现在生活的变化,这种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是可取的。英国的作者表示,他们比较容易相信长者的表达。如果换成一个青年人,英国人则会表示怀疑,因为他们认为青年人为了生计或许不会说实话,甚至撒谎。这就是传播视角和方法选择的重要性,要懂得选择更容易打动对方的方式。

跨文化传播有很多视角和方法,在这一层面, 一定要重视内容传播。比如,通过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我们需要传播中国人的秩序观。中国社会十分看重秩序,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就是将世界从 1 到 9 进行排序的过程。

再比如,现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会庆祝端午节,因为划船比赛是世界通用的活动。但是 中国的端午节最核心的意义在于纪念屈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其他国家庆祝端午节,更多局限于家庭聚会层面。

因此,跨文化传播的内容十分重要。由此,可以引申出 Talk About China with Oxford 的教学建议。

《 Talk About China with Oxford 牛津英语话中国——新时代英语教程》

Talk About China with Oxford 要 以理解传播中华文化的内容、方式、语言为起点,以跨文化能力发展为核心,以跨文化传播实践为目标。

首先,需要分析传播内容、传播原因、传播过程使用的词汇、语句;其次,课堂引导学生学习用相关词汇、语句传播当前学习的中国文化内容;最后,落到实践,用此处所学词汇、语句,传播这项或其他项中华文化内容。

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英语学科在育人方面,应该发挥其学科优势,重视跨文化教育,促进跨文化事实、方法、价值、情感的认知,发展积极的跨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方面基于显性的跨文化教育内容,开展显性的跨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在学生最近发展需求显著时,挖掘任何英语学习内容中隐性的跨文化教育可能性,开展显性的跨文化教育。

利用英语教育,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人格自信, 让孩子们勇敢地站在世界舞台讲述中国故事,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

本文转载《名家谈 | 鲁子问:发挥英语学科独特优势,培养学生自信、实现学科育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科育人背景下的英语教育课堂实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