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育的减法》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更是樊登读书的忠实听众,听了《减法》、《教育的减法》,有很多思考:不仅教育要做减法,整个社会都应有点减法思维。

    在我看来,首先要减的是学校课程。比如说劳动课,在校园里开展劳动课简直就是个笑话,大多学校的劳动课是由语数老师兼带,挪用上语数课太正常了。即使是有专职的劳动老师来上课,也就是看视频,看别人是怎么劳动的。没有劳动场地,没有劳动工具,在课桌前能培养劳动技能?简直就是妄想。

    现在动不动就要这个进校园、那个进校园,创书香校园、创数字校园……太多太多,应接不暇。

    其次要减少、减难的是课程内容。就拿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来说,一年级的语文书和六年级的差不多厚度。但学前教育是不需要拿笔写字的,突然到了一年级,既要学拼音,还要写字、认字,有的孩子笔都拿不稳,就要按要求认读300多字。再说数学,以前很多四年级的内容,现在搬到了三年级,明显增加老师和孩子们的负担。

  减少学生在校时间。3:30以后,大城市的是三点半以后放学,我们小县城是4点半左右。自从双减以后,孩子们搞托管,放学后继续留在学校坐1小时,本可放学后可以撒欢的时光,被统一安排在学校。朱永新老师说,可以引进社会力量到校园。事实是,即使引进了社会力量,也是老师们在组织,为了保安全、有秩序,一定会安排坐着的活动。想想一年级几岁的孩子,本是活蹦乱跳的年龄,就这样被按住不动,运动细胞、艺术细胞、创新思维、社交能力早早被扼杀。可怜、可叹。

      其实,很多家长是有时间接送孩子的并有时间管理孩子的,但看见别的孩子都托管了,不得不把孩子也托管了,这就违背了托管的初衷。

      减少劳动者工作的负担。不仅是老师,更是广大劳动者的负担。多年前,父母有工作的,是可以在工作时间接送孩子的,并且还能把孩子带到工作的地方。过去,这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可今天,信息时代,智能化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减少了吗?压力变小了吗?不减反增。广大劳动者更忙了,忙得没有时间接送孩子,更没有时间管孩子了。其实,孩子到父母的单位,就是一种社会实践,从父母的劳动中得到熏陶,和父母的同事们进行交往,这就是社会实践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教育的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