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由校招VIP原创,转载请联系】
目录
一、 24届大厂秋招总结
1 招聘数量比23届回暖,薪资持平20K-25K
2 一本是门槛,部分有海笔机会
3 笔试的通过率低于10%,部分人一次面试也没有
4 内推在校招没有明显的优势
5 面试主项目是秒杀、社区等,面试通过率非常低
6 实验室部分科研项目明显遇冷,重点问实习项目
7 从结果看,211和985比没有明显区别,一本较低
8 五大银行开发岗对学校和项目要求更严格
二、 24届大厂春招补招备战策略
1 职位变少,人数依然多,项目竞争力要求更高
2 春招补招一般没有机试,算法难度下降
3 投递时间短,集中在3月
4 不以公司为整体,以部门招聘,挑简历
5 秋招有中厂保底,依然可以冲刺,提高5000+的薪资
三、25届春季实习和备战分析
1 春季(暑假)实习预计从3月就开始,提前3个月备战
2 校招阶段和时间点,越早机会越多,越能补充不足
3 新形势,微信等公司重点在实习转正
4 春招一般不海笔,项目竞争力是简历筛选的核心
5 大厂尽量少写中间件和微服务,一定问底层或场景题
从2020年开始,互联网到了最后的流量疯狂期,哪怕在疫情期间,大厂校招招聘量和工资都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到了2023年,IT 瞬间冷冻,招聘量整体下降50%,哀嚎遍野。
到了10月底,今年互联网大厂的秋招已经结束了,到底有什么变化?我们从以下两个问题来分析:
(1)今年的招聘量和去年23届相比,有没有回暖?
从今年秋招来看,答案是肯定的。跟23届相比,招聘量明显回暖了一些,985、211院校的内部求职数据表明大厂OFFER率很高。当然,比22届还差得多。
包括3月份开始的暑假实习,经过3月、5月的两轮招聘,整体的实习生招聘数量也是比较高的。
通过今年这个情况可以预估:25届的招聘量应该会持续走高。
(2) 今年招聘的薪资变化如何?
23届秋招是近几年最难的一届,从爆火直接到爆冷,美团等大厂的实习生基本都没有转正名额,甚至有不少人在七月的入职前后、以及在试用期内被取消了OFFER。
年初23届春招补招的时候,有些非顶级大厂把白菜价压到了19K,这是四五年来第一次低于20K的。
但是今年秋招,从各个大厂给出的工资体系来看,薪资基本稳定住了。大厂的白菜价从20届的20K,21届的22K,22届的23K,到去年23届的20K,回落了两三千。今年又回升到22K的水平,薪资的平均价有很好的回调。
而且今年的高薪依然可以达到40万-50万的区间。
三四年前电商很火的时候,比如快手的某个团队就开出了近50万的OFFER;又比如教育行业火爆的时候,不少在线教育大厂的OFFER比腾讯、美团还要高出五六万。
但是这些美丽的泡沫在去年破灭了。今年,我们明显又看到了之前的盛世,大厂回到了比较合理的价位体系上。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厂的招聘会持续回暖,而且薪资依然分层很清晰。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拿到大厂的OFFER,薪资基本上在22-25 k的区间内;如果是去了中厂,那么薪资最多就到15K。这就意味着如果你的校招没有准备到位,从一开始就少了五六千的基本工资。
所以24届一本以上的同学们,不管现在有没有offer,都不影响你春招继续冲刺一把。特别是手里已经拿到中厂OFFER的同学,可以留着保底,但你千万不要放弃任何可以进大厂的机会。
我们有一个案例,成都某双非一本的同学,在今年3月份的春招补录中,拿到了两个大厂20K的OFFER。要知道今年3月份是非常难的一个时间点,很多985同学都没有OFFER,但他成功了。
所以现在只要你准备到位,在明年春秋还会有机会拿到大厂22K以上的OFFER。校招是职场的起步,它会影响你后面职场发展的高度和稳定性,值得你毕业前再去冲刺一波。
互联网大厂秋招的简历投递跟中小公司有所区别。
中小公司一般没有自己的招聘平台,而是用类似boss直聘的第三方招聘平台,人事和面试官手工筛选,在秋招大家都海投的情况下,每天的简历都处理不过来,所以简历通过率要考虑人事看简历的时间习惯。
而互联网大厂都是在自己的招聘平台上进行,通过非人工参与的机制进行简历的初筛,主要是学历(一本是门槛)和简历的一些过滤关键字。也就是说你的简历只要能够通过招聘平台的机器关键字筛选,你就有机会进入笔试。
笔试才是大部分大厂筛选人员的第一阶段,主要以算法编程题为主,通过编程题的测试打分,可以淘汰90%以上的人。这意味着两点:
第一、 互联网大厂对学校的要求,一本还是门槛,有一定的通过率。实际上双非一本就已经可以投递了,因为你过了门槛之后,更看重你的笔试和面试成绩。
如果你比985的面试成绩都要高,自然就可能收到OFFER。大厂的机会也比较多,很多公司会一起开始招聘,你最后可能拿到两三个OFFER。
所以在互联网大厂这个范畴,我们一本同学是有机会的。
第二、互联网大厂的招聘几乎不看专业。你如果能比985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优秀,那你是什么专业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所以校招是我们很多同学跨行业最好的一个方式。
因此,互联网大厂校招主要是通过海笔来淘汰人选,而且笔试主要看你最后的分数,这跟经济形势、招聘数量一点关系都没有。
笔试(机试)是大厂秋招进行人员筛选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因为算法编程的打分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用例“成功率来完成的,不需要人工参与的客观得分,自然就有一个清楚的分数排名,适合筛选。
笔试的通过率基本上低于10%,如果有10-15万的人参加笔试,最后只有1-2万人能通过笔试。
关于算法,总有同学过来说:“我刷力扣刷100道题够不够?刷500道题够不够?”
大家要明白,力扣它包含了校招和社招的所有考查范围,而校招涉及的题型大概只有20多个,这就可以屏蔽掉很多力扣上的分类,比如说森林、图,这些是不会出现在正规开发岗校招的编程题里面的。
最重要的并不是刷了多少道题,而是刷了多少具体的题型。
很多同学笔试屡屡不过,主要原因是没有通过那几个比较大的动态规划题。
动态规划整个题型只有4个,而其中最难的、考察最多的集中在复杂一元的转移议程,只要掌握了它的思路,基本上这些大题都能通过。
今年秋招有很多同学反馈:“老师,为什么我明明有不少大厂的笔试机会,但是一次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从进入笔试(机试)到有面试,中间有两个环节。
最主要的就是判断一下自己的算法机试通过率怎么样,跟同样机试的其他同学相比是不是在不被淘汰的10%的范围里。
当然,也有可能算法做的还可以,简历已经分配到了面试官的手里,但是因为学校或者项目没有竞争力,比如7成以上的人都是写的烂大街项目,如果学历还没有优势,那面试官自然不会给面试机会。
互联网大厂校招每年都有一些新的变化。
腾讯微信团队的校招出了一个声明:以后不采用常规的校招模式,只从实习生中转正。
包括现在有很多大厂,都开启了内推模式,但是在校招环节内,这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首先,给部分校招服务公司一些欺骗空间:你给我钱,我帮你内推。最后你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内推成功,因为你没有办法看到投递的结果。
当下校招大部分人都会从正规平台或者官方入口去投递,而内推模式会让很多人想方设法从各种论坛去找正式员工帮忙投递。
站在HR的角度,他手里有100份内推的简历和1万份平台投递的简历,他会认为内推过来的一定比从官网投递的要好吗?
当然不会。
HR对内推过来的简历是这样的看法:“有明显好的简历才会去看,那些不好的就扔掉”。
简历筛选就像比赛。有10个人参赛,前面两三个人的表现裁判当时觉得很好,但是等到第五六个人上场的时候,第一个人的表现已经被忘掉了。
如果你的简历非常好——那没有问题;但如果你的简历一般般,面试官的想法就是——我看看后面会不会有更好的。
你的简历就会到备胎池子里,但是最后还是会被扔掉,因为后面一定有更多合适的人。
所以公开的内推环节,对简历的通过率没有什么好处,甚至有坏处——当你的优势不明确时,很有可能就被压下去了。
但内推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内推唯一的好处就是你能够去到你想去的那个团队。
我们进一个公司不是去这个公司本身,而是去公司里面的某个团队。像腾讯的团队里面有做微信的、做QQ的、做电商的和做游戏的等等,这些团队的核心地位、待遇和发展都不太一样,所以大家会有自己的选择。
整个校招的投递环节也是整个公司的分配环节,你不太知道自己会被分到哪,面试之后你可能才知道面试官是哪个团队,最后才会知道去到哪个团队。
内推却可以直接给你推荐到某个团队里,当然,越核心的业务内推的竞争就越激烈。
大厂的校招简历只有两个重点:学校和项目经历。这也是HR和面试官看简历第一眼就注意的地方,如果没有优势,甚至不符合要求,都会在5秒内淘汰掉(简历实在太多了)。
学校背景是固定项,很难改变,要求一本以上。所以项目经历是真正的区别点,需要在众多简历里表现出你比其他人的竞争力,直接影响你的简历通过率和面试机会。
在大厂校招,好的项目有三种:真实的实习项目、实验室项目和自己的比赛项目。
24届大厂简历出现了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连985的学生简历主项目都开始写社区、秒杀、电商等重复率高达7成的项目,大家写的都一样,完全表现不出自己比别人的优势在哪。
这种项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没有业务逻辑,不管是微服务还是中间件和框架,都只是在强调高大上的关键字。就Java岗位来说,这种项目大概有70%-80%的同学去写,没有区分度,面试官基本不看。
而重复率低、真实度高、亮点多的项目,一下子能就能超过这70%的简历,通过率就高了很多。
大厂校招的简历,有实验室项目、算法项目或者工程类项目就足够了。这也是研究生的竞争力会比本科稍微好一点的原因,因为985、211的研究生大部分都有实验室项目,或者有时间去找到实习工作。
如果你写那些烂大街的项目,那大厂面试官必然会问两点:一是项目的底层怎么做;二是场景题。一般量级比较大的情况下,这两点都不是学生能够解决的,因为这个已经到了社招架构师的难度。
如果你有实习项目或者实验室的工程类项目,就不会触发大量的中间件问题,因为你的项目都是从产品需求出发的,产品需求中的难点才是简历亮点和提问点。
所以参与大厂校招,你需要重点准备项目,尤其是商用类的实习项目。
25届的学生可以早做准备,参加明年的春季实习或者暑假实习。
我们一般认为 ,互联网大厂校招比较好的项目有三个来源:
(1)去公司做真正的商用实习;
(2)实验室的工程类项目或者算法类项目;
(3)比赛项目
但今年出来了新的情况——部分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反而遇冷了。从暑假实习开始到秋招,很多同学反馈,面试官明显对他的科研类项目不感兴趣,有的还问:你没有实习项目吗?
前几年没有这种情况,哪怕面试官不懂你写的算法是怎么实现的,但是你能讲清楚要点,能表达出你的设计能力、讲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技术能力,基本上就满足大厂的需求了。
这些变化说明在项目部分,大厂也开始往中厂靠近,越来越要求实战,而不是只强调基础和深度了。以前基本不问框架的使用问题,现在大厂面试也会问注解的作用等等八股文问题。
如果你想进大厂,那现在的重点就是准备项目部分:如果你没有好的实验室项目,但最后想走开发岗而不是算法岗的话,那就要想方设法去参与商业类的实习项目。
现在有很多舆论吐槽:“我的学校是985都找不到互联网大厂的工作“。好像在互联网的校招里985就是比211好,其实不然。
今年互联网大厂的秋招基本结束了,从结果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互联网行业,学历要求一本以上,211和985没有明显区别。并不是顶级985就会比211占优势,因为学历只是简历投递的门槛,重点还要看笔试、面试的能力表现。
互联网是一个看重能力的行业,只要过了投递门槛,你的能力比别人好就没有问题。
甚至有比较好的实习经历的一本同学,都比部分没有项目的985、211通过率要高。这说明他们没有理解互联网行业更看重实战的项目经历。
如果你没有竞争力足够强的项目,在校招开发岗里无论是Java还是前端,你的竞争力都会比较差。
当然,一本作为门槛,通过率比211、985要低一些。但是今年依然有不少双非一本拿到大厂offer,也有不少同学通过暑假实习转正。
明年的春招补招,双非一本的同学还有机会,但你要好好准备。高手过招,要做到笔试面试成绩比985的同学还好,这样你才有可能拿到最后的offer。
今年互联网大厂秋招已到尾声,9月下旬开始,5大国有银行会放出研发中心的校招信息,一般到10月底,银行开发岗(特指5大行总行)面试就全部结束。
有些同学从去年开始就把银行的开发岗作为求职首选,放到互联网大厂的前面。觉得银行的工作待遇也能达到大厂的待遇门槛,稳定性还比大厂更好。
而且在工作时长这方面,大部分银行的岗位会比大厂轻松。但不是绝对,目前部分银行开发岗加班也很多,后续随着银行软硬件的国产化,工作量只会越来越多。
银行带有一些国企属性,对学校和项目的要求会更严格一些。
在学校背景方面,一本就能达到大厂面试门槛。但是银行校招,你最好要保证211以上的学校背景。如果是一本学校,银行会强调专业相关性,需要是计算机专业。
银行开发岗和互联网大厂的考察体系一致,考点和项目要求也一样。
在项目方面,银行会要求项目和银行业务有相关度,比如支付、日志监控这些项目在银行的通过率是非常高的。
我们稳拿计划的“支付中心”就是原来美团点评和途牛的支付中心底层。这两年目标是银行的同学都拿到了两三个银行和银行投资金融机构的offer。
现在互联网大厂的秋招基本已经结束了,24届的同学还想去大厂,只能把目标放在明年的春招补招上。
春招补招在所有大厂校招环节里难度最大,特点非常鲜明:
第一点,招聘量相比秋招急剧下降,因为大厂校招都是统筹招聘,是对明年7月之后入职所需人员在前一年的提前招聘。但是发OFFER的核心在秋招,绝大部分人数已经招满了。
一般开放补招的团队,要么是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业务团队,要么是一些被新人放鸽子的团队,当然也有可能是在半年内,业务用人需求比原计划变多了。
第二点,参与春招的人很多,甚至可能比秋招还多,部分考研和考公失败的同学会去抢进入大厂的最后机会。
就算拿到中厂offer的同学,春招也会去尝试大厂,毕竟工资可能差五六千甚至上万。
但是春招的招聘量毕竟很小,30万-40万人投递,只有将近1万人可以拿到OFFER。
所以,如果大家想在比秋招难度还大的春招斩获OFFER,必须要让自己简历上的主项目有绝对优势,至少能在整个投递人数的前5%-10%。
春招补招和秋招在环节上有所区别,大部分公司没有机试环节。主要是因为招聘量比较小,不会为补招的同学去集中采购一个笔试平台。
对算法题总是拿不到满分的同学来说这肯定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很多同学不会做大厂机试算法里的应用题,一般都是加了场景的没见过的新题,很多同学没有能力去提炼题型,所以往往就卡在机试的环节里。
面试时也会考察算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撕算法,但是面试里的算法题,因为面试官需要在很短的时间给你说明白题目 ,所以一般都是常见题,只要你能够掌握这些题型,就很容易理解题目的考查点。
所以春招补招的算法模块,对准备不到位的同学可能是好事,基本面试里的算法题型大家都见过。
但是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算法的区分度没有了,那你跟其它同学比,优势在哪里?这就需要更加清晰。
投递时间短是大厂春招补招的另一个特点,整体招聘在一个月内就会完成。
从过年之后的2月底开始到3月下旬,整个招聘环节就结束了。其中投递环节和秋招一样,会更加集中,一般只有2-3周,如果你的简历没有投递过去,后面的笔试面试也就没有机会了。
这也是大厂的校招跟中小公司不太一样的地方,中小公司基本上比较零散,投递和面试没有这么集中。
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你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但想要春招的时候拿到offer,那你至少要提前3个月去准备,至少11月份就开始准备。
这样等到2月底可以投递的时候,你简历中的项目必须要到位,要不然,可能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现在11月份,时间刚刚好,你只要有不足的地方一定要开始准备,再晚两个月可能就来不及了。
互联网大厂的秋招是以整个公司为单位进行简历投递和面试的,一起投递到同一个平台,平台再分配到整个公司不同业务的面试官进行面试。
但大厂的春招补招因为招聘量很小,就不会以公司为整体招聘。一些核心团队或者热门团队,人手都已经招够了,这些团队就不会参与公司的春招补招。
所以春招补招是以部门作为单位去招聘的,对部门来说,招聘名额很少,面试官也只有两三个,难度就进一步变大。
比如美团,它不会以美团作为整体进行招聘,而是开放美团外卖平台,美团电商平台等招聘,让你到某一个确定的项目组去面试。
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没有海笔并且投递量非常多的情况下,通过人工筛选简历的方式来进行面试,简历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就会被淘汰。
所以你的简历重复度必须非常低,要不然就会出现一个面试官手里有多个类似项目的情况。
23届和24届有很多案例,就是在秋招的时候没有拿到大厂的offer,没办法签了中厂保底,并且签了三方协议。
但是这些同学觉得自己不能因为秋招的失利,就放掉春招这个最后冲刺大厂的机会。
他们在春节期间就开始准备,因为秋招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就重点去提高了一下,最后在春招作为双非一本也拿到了几个大厂的offer。
能有机会进大厂,就一定要把握住。
因为在IT行业,35岁危机也好,公司不稳定裁员也罢,更多会出现在中小公司。
大厂一方面会让你的职场起点很高,因为大厂的项目和培养机制都更好;另一方面,只要你自己不走弯路,你的职场生涯在5-10年内会非常通顺。
在大厂里你会不断成长,成长之后,即便大厂混不下去了,你也可以去中厂里做技术骨干或者管理层。
所以对计算机的同学来说,大厂是我们在求职期最好的选择,只要还有机会,建议大家尽量去冲刺。
单从薪资角度来看,中厂的工资范围在一万到一万五六之间,而大厂在一线城市基本上可以在2万以上。每个月的薪资就会有比较大的差别,更不要说年终奖,还有后面的期权以及升职涨薪,差别只会越来越大。
所以建议大家,如果秋招没有收获,或者是拿到中厂保底的同学,春招依然可以去冲刺一下。
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也想工资更高,但是我的项目不好,我也来不及在两三个月之内去提高了。”
这个时候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稳拿计划。我们整个项目都是真正的商业项目,跟市面上其他的项目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大厂稳拿计划的Java 岗,讲的就是原来大众点评和途牛支付中心的商业核心,难度非常大,竞争力非常强。
而且我们会和每个人签订第三方的电子合同,只要最后工作的薪资没达标,就会全额退款,没有任何损失。
对于25届想去大厂的同学来说,最早可以投递的环节就是明年3月份的“春季实习”或者叫“暑假实习”。23届春季实习和暑假实习两个阶段合并了,我们后面也统称为暑假实习。
暑假实习虽然叫实习,但是对25届的同学来说,这个时候已经属于校招环节了。而且也会纳入大厂的校招系统,所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大家最少要提前三个月准备,把要考的考点、算法、专业课,特别是项目部分准备好。
同时,第一轮暑假实习是通过简历进行筛选的,而不是海笔。简历的项目竞争力是最重要的筛选因素。
但是3月开始的暑假实习又是多个大厂校招环节里难度最小的。一方面,简历投递数量是所有环节里最少的;另一方面,部分跟风投递的,简历和面试根本没准备,就是凑热闹。
很多目标大厂的同学不知道3月的投递,只知道在暑期进行的实习,也就是4、5月份才投递,6、7月份实习;或者准备的是秋招,到8月份投递。
而且这几年春季的暑假实习招聘发生了很多变化。
比如23届,第一次没有了春季实习,直接从暑假实习开始了。虽然时间往前提了一点,但少了一个环节之后,很多人的机会就变少了。
22届因为行业的特殊原因,整个大厂的暑假实习基本上都没有进行。
21届是互联网泡沫的尾期,当年春季实习招了很多人,结果导致暑假实习和秋招招的名额都很少。
再往前看五六年,那个时候春季实习叫春季提前批,也就是说,部分准备好的同学会在大三和研二的6月份就拿到正式的OFFER,而不是实习OFFER。
所以春季的招聘,不是春招补招,就是春季实习,每年都发生一些改变。
对我们学生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你提前准备好项目和考点,有什么招聘环节,就去参加什么招聘环节。
大厂的校招环节有春季实习、暑期实习、暑假提前批和秋招春招。
暑假提前批比较特殊,大部分同学不用太关心,因为它的要求很高,学校背景好只是其中的一个基本点,你还必须有非常好的比赛奖项或者论文奖项。当然,工资都比较高。
秋招是校招的核心环节。互联网大厂发OFFER的重点阶段在秋招,但是23届秋招部分公司的实习生转正占用了校招名额,而且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不要把机会全部压到秋招,尽量早一点进行。
然后是春招补招环节。春招补招是秋招没有招满,或者到了春季又发现人员需求大,才会打开一些新的招聘岗位。一般招聘数量较小,但是投递人数比秋招还多,难度很大。
你越早准备机会就越多。如果你3月份投递春季实习能进大厂,那你实习三个月就可以要求转正,要求发OFFER,或者可以拿着这个经历,再去投其他大厂的暑假实习,机会就很多。
哪怕你有暑假实习或者春季实习的面试机会,但是都没有去实习,你也可以在最核心的秋招来临之前,查漏补缺,而不是等秋招开始后才发现很多地方没准备好。
大厂跟中小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大厂是所有公司集中开始招聘,集中在两三周,如果这个时候你的简历没有通过,后面的笔试面试都跟你没有关系。
开始投递了你才去准备,就来不及了。
每年都会有顶级985的学生秋招非常痛苦,就是因为他准备晚了。
24届秋招出现了两个新的形式需要我们25届的同学关注一下。
(1)实习转正
腾讯的微信团队说以后不进行常规校招,想去微信的学生,需要先去实习至少两个月以上,才给正式offer的机会。
这意味着如果你想拿到腾讯微信的校招offer,你就需要提前去实习,并且越早越好。
如果你能在2、3月份实习刚开始的时候就进去是最好的。
因为校招名额是有限的,特别对微信这种业务团队来说。如果有比较好的人选已经收到offer,其他同学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所以越早进越好。
(2)内推
拼多多的技术岗也说后面不进行公开式的校园招聘了,而是通过员工内推的方式。
内推导致的结果就是要人工来筛选简历,它不像秋招的时候进行海笔,先通过笔试的算法成绩进行筛选,再到人工。
而是直接由人工来筛选,一个内推员工手里面也会有上千份的简历,而最后能内推成功的大概只有几十个人。
这就意味着你简历上的项目必须要有非常明确的竞争力。重复度一定要非常小,而且不管是实习还是实验室项目,一定要真实,这样才有通过的可能性。
那如果不走公司内推,你又想去这个公司怎么办呢?最好的方式还是走公司的实习流程,他不进行校招,但是肯定进行实习招聘,先进去实习,再转正。
新的趋势虽然只有这两个公司公布,但是大厂都有一些聚集性,预计25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或者团队不再进行公开式的招聘。
春招参与的人数比秋招少很多,一般不会走海笔平台,因此很多人通过不了人工的简历筛选。
道理很简单,个位数的面试官或者HR对收到的几万份简历进行筛选,每份简历能被看到的机会都很小,所以你的项目必须有足够的竞争力。
对校招来说,最核心的得分项就是项目这部分。
项目会决定你的简历通过率,也会影响你面试的得分,你的能力体现都在项目的提问上。
从网上抄的秒杀、社区、电商、外卖……这些项目,在大厂是不会被通过的,除非你的学校非常好。但就算通过了简历筛选,面试也难以通过。
学习类项目在校招里也是没戏的,因为它的重复度非常高,而且面试官也不知道你会的东西到底是你的还是那个讲课老师的。整个项目你可能只知道其中一个点,但如果是自己真正做的项目,里里外外的点都会很清楚。
最好的项目就是实习类的项目,其次是学校里面的算法类或工程类的实验室项目,再次就是比赛项目或者是在校根据自己的爱好做的一些有亮点的项目。
大家一定要把项目作为备战的核心来准备。
能去实习就尽量去实习,哪怕是小公司的商业实习。像我们也是一个小公司,但是每年暑假都有一些南大、东南的985学生过来实习,就是因为我们的项目比较有优势。
目标大厂的同学,尽量少在简历的专业技能里写中间件和微服务,很多同学会被网上一些up主或者包装出来的项目误导。
校招环节里没有任何人要求你掌握很多框架,哪怕是大厂的社招,也是能掌握你做的项目有关联的点就好。
比如说中间件的缓存和消息队列,这个是大家都要准备到位的,但是像其他的Netty、ES这些东西都不是必考点。
而且大厂校招有个原则:你简历上出现的点都是面试点。哪怕用词是“了解”,只要你写在简历上,它就一定是提问点。
大厂面试官不会像中小公司面试官那样一问一答,因为这样无法表现你的能力。
如果你写的是中间件或者微服务的话,他要考虑你的掌握能力,会问你底层。比如redis的底层是怎么构成的?微服务的底层是怎么构成的?
底层问完之后,一般会问场景题。在某某场景下,设计一个什么东西用消息队列怎么来做?
这种问题是真正的业务型的,它已经到了一个架构师的程度,对我们学生来说,哪怕再牛也达不到这个水平。
今年年初就有很多985同学在简历上写秒杀或者社区之类的项目,大部分人都没有面试机会。有些同学可能因为学校非常好,获得了面试机会,但是最后也没有什么通过率。
所以写这种项目就是给自己挖坑,要么没有面试,有面试也会被难住。
如有校招相关疑问或者需要实习项目,可以搜索【校招VIP】找到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