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到底是什么将俩个彼此陌生而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男女牢牢绑在一起呢?
答案毋庸置疑,就是——爱!
但仅仅有爱当然是不够的,最起码还需要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基本需求。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觉得是天经地义而且无可动摇的信念与行为规范。
有人认为赚很多钱回家为之价值,而有人会觉得每晚能够准点相聚就是幸福,如果这样的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往往就会因为回家的早晚发生矛盾与冲突。
亲密关系最终无法维系的缘由,普遍开始于一些蝇头小事,我们太需要对方承认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只是我们却忘记了,每个人对价值与爱是可以有不同解释的,而我们往往只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解读。
这就是婚姻关系当中,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带着许许多多包装成为“爱”的期待的原因了。
但是,这些往往不是真正的爱。
举一个栗子:
这段时间,哈夫觉察到自己有一个"停不下来"的模式,就是"停不下来",也就是说我不允许自己能够透透气无事可干。
只要手头上没事可做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空虚寂寞的感觉,怎么也要想点东西出来倒弄一下才肯放过自己。
带着这份觉察我发现自己有一个重要而且非常正面的信念,就是要努力、勤快和坚持。
继续带着好奇审视自己的成长经历,才发现小时候的我正是一直被父母老师要求这么做的,我被不停地告知休闲懒散是不好的,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长辈们之所以要这样循循善诱,跟我讲那么多大道理,一定是看到我的某些行为不符合他们的规则与要求。
也就是说,小时候的哈夫更喜欢天真烂漫、追寻自由空间和不受约束。
但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爸爸妈妈的话只能是对的,于是在数次反抗与挣扎无果之后,我的信念与行为中也逐渐体验出了对自由懒散和放任的批判,越来越变得勤快努力负责任了。
只是,我内心的真实感受却依然是实实在在地向往那种自由奔放随心所欲的状态。
长大后,带着这样的渴望,在寻找亲密关系的过程中我的潜意识就不由自主地被自由奔放的她所吸引。
但是,对于当年没能觉察自己内心需求的哈夫来说,看到自己妻子可以自由奔放随心所欲,一方面是羡慕嫉妒而另一方面是不由自主生起的批判。
只有勤快努力负责任才是正道,怎么能这么慵散懒惰呢?
于是,本体胺作用之下我欣赏她自由奔放的特质,在婚后反而逐渐变成被批判的目标。
开始时忍耐然后是诱导,接下来是好言相劝有时候只能无可奈何,实在受不了时变成批评指责最后终于酿成了恶言相向。
这个过程何尝熟悉,正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那句幽怨的话:“婚姻啊,是爱情的坟墓”!
认识我家太太的朋友肯定不会觉得她是个不勤快不努力的人,但哈夫的这个感受又确确实实存在过。
究其原因,那仅仅是我个人的感觉或者说是我内心的“心魔”在拉扯着,让我觉得她慵散懒惰让我紧盯着她的某些行为不放而已,这就是投射。
这个心魔归根到底正是我批判自己的部分,是我小时候开始就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的那一部分。
小时候我们会因应权威的要求,把自己的需求掩藏起来然后强迫自己变得更加正面,要自己更努力更坚强更守规矩。
我们也因为这样做而得到过许多好处,因此自然会觉得这是最正确的选择。
而那些懒惰、柔弱、卑微、散漫就被我们摒弃和隐藏,甚至我们会制定严苛的规定,不允许甚至根本不承认那是自己的一部分。
这样的规定当然也会延伸到亲密关系当中,于是我们也会要求对方按自己的来。
如果违反,我们会用明里暗里的方式去控制与操控,目的就是坚持自己的正确性。
短时间也许能凑效,然而时间一长对方的需求你也不能给他满足的时候,自然只能是相互对着干了!
以下是鸡汤时间。
穿越亲密关系当中的“权力斗争”,我们需要做的功课是:“接纳”。
真正的接纳是无条件的,它既不是苟且偷安的讨好,也不是图穷匕见的操控。
而是坦然地面对双方的伤痛,拆掉城池扔掉盔甲,赤手空拳地面对。
接纳需要从自身开始,只有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剥离那些好坏对错标准的外壳,才有机会不带评判地接纳对面这个不完美的人,从而离开相互指责的循环。
也只有这样,才能与这个人好好相处从而拥有一段美好的关系
这是亲密关系相处的秘密:缺点被接纳时,改变自然发生!
后附:
鸡汤之所以成为鸡汤,是因为文字的力量实在薄弱。
但鸡汤当然是有其作用的,然而为什么鸡汤易懂,我们却未能付诸于行动呢?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找到个中根源啊!
在我们的工作坊里,哈夫会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参与者从中深入体验、找到根源、进而领悟然后发酵。
所有的思维与模式,都是是从经历当中学回来的,那么如果我们想有所改变的话,自然也需要在一次次的经历当中重新领悟然后重新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均为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请自行评估是否恰当与适合。传播及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与本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