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九章赏析

一、原文

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③。天下神器④,不可为也,不可执也⑤。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⑥,故无败,故无失。夫⑦物⑧或行或随⑨;或觑或吹⑩;或强或羸⑾;或载或隳⑿。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⒀。

二、注释

1.取:取得,为、治理。

2.为:指有为,靠强力去做,《老子》文中的“为”常常指违反自然规律的强力强为。

3.不得已:达不到、得不到。

4.天下神器:天下,指天下人。神器,神圣的器物。体现出当时老子对天下江山社稷的敬畏之心。古人讲“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把天下民心看得非常神奇神圣。

5.执:掌握、执掌。一说执着、固执。照应了前一章的大制不割,矛盾统一的看待问题,而不能过左过右的看待问题。

6.无为:顺应自然而不强制。

7.夫:一本作“故”。

8.物:指人,也指一切事物。

9.随:跟随、顺从。

10.觑:轻声和缓地吐气。吹:急吐气。

11.赢:赢弱、虚弱。

12.或载或隳:载,安稳。隳,危险。

13.甚:过分,孔子说:“过犹不及。”:奢:奢侈。泰:极、太。一说安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三、译文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违反自然规律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纺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要因材施政,因材施教,为政者要因人,因事,因地不同而施政)。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而要采取中庸的,辩证的,得民心的施政措施。

四、赏析

本章的关键句:一是“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一句。体现出老子对民心的重视,对天下的敬畏。为政者只有对人民敬畏,对国家敬畏,才能认真地对人民负责,尊重顺应民心,不意气用事,不固执己见。二是“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这句话的中心意思是承认万物的差异性,会承认的万物的差异性,在施政的过程当中就能够灵活处理,因人而异,防止一刀切,死板执着的思考问题。二是“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一句。体现了孔子告诫统治者,在治国施政之中要全面考虑系统考虑,照应了前一章的“大制不割”的精神,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能够左倾冒险,也不能够右倾软弱,用儒家的话说就叫中庸,用现代的话说就叫辩证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二十九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