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研读409:匡张孔马传(一)


        匡张孔马传(一)


匡衡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音zhèng,挣)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他的父亲世代务农,到了匡衡时喜欢学习,因为家中贫寒,他靠替别人当雇工赚钱来获取学习费用。他的精力超过常人,很多儒生都这样评价他:“如果没有人讲解《诗经》,匡衡肯定会来;由匡衡来讲解《诗经》,能让听讲的人欢乐开怀。”

匡衡在朝廷射策时考中甲科,但因为答对没中甲科条令,所以担任了太常掌故,后调任增补为平原文学。很多学者上书推荐匡衡通晓经术,属于当世无双,应当到京师担任学官;因为后学之辈都到平原跟随匡衡学习,匡衡不应当再待在偏远的地方。

汉宣帝就此事向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府梁丘贺等人询问。他们认为,匡衡应对《诗经》中的各种大义,答对深入完美。萧望之奏报匡衡精通经学,讲解很有师道,可以调来观览。汉宣帝不喜欢使用儒生,遣返匡衡回到平原做官,但皇太子看到过匡衡的答对,暗中称善。

这时,汉宣帝去世,汉元帝刚刚继位,乐陵侯史高以外戚的身份担任大司马、车骑将军,兼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担任副手。萧望之是当时的名儒,对汉元帝还有师傅旧恩,汉元帝非常信任他,在推荐人才方面贡献很大。史高只是混迹于官位,和萧望之还存有矛盾。

长安县令杨兴劝说史高:“将军以陛下亲戚辅政,在天下贵重无二,但在黎民百姓议论时,却说好的政令和美好名声不全在将军身上。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听将军推荐的都不是有才能的人。凭借将军身在幕府,海内之人无不仰望,但您所举荐的不是自己的私门宾客,就是乳母子弟,虽然不能忽视这些人情,但如果一人宣扬,就会把话语传遍天下。将军手握富贵权利,但士人却不赞誉,就像是反穿着白色的狐皮大衣,毛在内皮在外。古人非常忌讳这种做法,所以才卑体劳心,把寻求贤良作为要务。书传中说:因为贤良难得,所以不能坐等贤良之人自己前来;因为食物难得,所以吃饱之后就不要坐等食物再来,实际上还有比这更严重的情况。平原文学匡衡才智有余,精通经学,却不能在朝廷中位列官阶,只能在远离朝廷的地方虚耗时光。将军如果能把他征召到幕府中,学士们一定会高兴地跟随着他,积极参与政事商议,然后再观察其能力表现,择机推荐给朝廷,肯定会成为国之重器,以此显示于黎民百姓,将军的名声也会流传于后世。”

史高采纳了杨兴的建议,征辟匡衡担任了自己的议曹史,后来推荐匡衡给汉元帝,汉元帝任命匡衡为郎中,后升任博士、给事中。

这时,连续发生了日食和地震,汉元帝询问这些和为政得失的关系。匡衡上书说:

臣听说过五帝不同礼,三王各异教,百姓风俗不同,原因在于时代变化不同。陛下亲施圣德,开辟太平之路,怜悯愚吏顽民违法犯禁,年年施行大赦,让百姓得以改过自新,这是天下人的大幸。但臣私下里看到大赦之后,奸邪的行为并没有减少停止,今天刚遭遇大赦,明天就重新犯法,再次被关押入狱,这大概是劝导百姓没有得到根本要领吧。大概保境安民,“要陈述给他们德义”,“昭示给他们好恶”,观察他们的过失,从而制定合适的措施,所以才能为政和睦,抚慰他们平安下来。现在天下的世俗贪财贱义,喜好声色,崇尚侈靡,廉洁守信的节义浅,放纵荒淫的行为深,失掉纲纪秩序,朝廷中的外戚等疏远者超过了刘氏至亲,亲戚之间的恩情淡薄,靠婚姻结成的党羽势力越来越强,他们全都苟合侥幸,从自身利益出发说话行事。如果不改变这些根本,虽然每年大赦,刑罚也很难闲置不用。

愚臣认为,应当彻底改变这种风俗。孔子说:“能依靠礼义来治理国家,有什么难的呢?”朝廷是支持天下的梁柱。如果公卿大夫相互之间守礼恭让,那么百姓就不会互相争抢;如果大臣行仁义乐善好施,下面的百姓就不会横暴;如果上面崇尚节义,那么百姓就注意德行;上面宽柔和惠,那么民众就会相亲相爱。做到这四个方面,正是圣明帝王能够不严刑厉法而成就教化的原因。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朝廷中有冲动无理的争论,那么下面就会产生争斗的祸患;如果上面有独断专权的人,下面就不会有谦让之人;如果上面有争强好胜的辅佐,下面就会有人生出伤害之心;如果上面有贪财好利的大臣,下面就会有盗窃的百姓。这才是根本原因。现在,庸俗的官吏治理百姓,都不施行礼让这个根本,而是崇尚强暴武断,有的甚至伤害好人诬陷犯罪,贪图财利羡慕权势,所以犯法的才逐年增多,奸邪不能禁止,虽然施以严刑峻法,还是不能改变局面。这并非是出自于人的天性,而是没有施行教化的缘故。

臣私下里研究《国风》中的诗篇,《周南》《召南》受圣贤之人的教化至深,所以才行为忠厚知道廉耻。郑庄公崇尚勇敢,郑国的国人就徒手搏击猛虎;秦穆公讲究信义,他手下的士人很多勇于赴死;陈国夫人喜欢巫术,陈国的百姓就大肆祭祀;晋昭公喜欢节俭,晋国的百姓就蓄积钱财;古公亶父躬行仁义,邠国就盛行宽恕。从以上这些来看,治理天下只在于提倡和效法的习俗风尚罢了。现在的风俗虚伪盛行,不施行礼让已经到了极至。臣听说教化的推行,不是到每家每户去当面劝导说教。贤良者处于大位,有才能者履行职责,朝廷崇尚礼义,百官奉行敬让,道德的推行由内及外,从身边的亲近者开始,然后百姓就知道怎样效法,他们逐步改进而自己却并不知道。所以才能百姓平安,阴阳调和,神灵应验,祥瑞出现。《诗经》中说:“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商城的礼仪昭然可以仿效,作为四方的榜样;长寿安宁,以保全我的子孙后代)。”这正是商汤所以能实现国家大治,保全子孙,教化异俗而怀附远方之人的原因。现在的长安作为天子都城,亲自承受圣上的教化,但其习俗和远方之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郡国中前来的也没有办法效仿,有些侈靡的风气反而学得挺快。这才是教化的源本和风俗的关键,应当先行纠正。

臣听说天与人之间的关系,阴阳之气相互感应,善恶之间相互推动,事情发生在地上而表面在天上,阴阳之间相互感应转化,阴气变化就会使静者变动,阳气被遮蔽就会使明亮者变暗,水旱之类的灾害就会接踵而至。现在关东连续几年饥馑,百姓困乏,有的出现人吃人的惨状,这都源自天国家的赋敛太多,百姓上缴的太多,官吏安顿措施不到位造成的。陛下敬畏上天的警戒,怜悯百姓众生,自己节约节省,裁撤掉甘泉宫和建章宫的护卫,放弃珠崖郡,息武行文,想要实现唐、虞那样的盛世,杜绝殷纣、周末那样的衰败。大家看到放弃珠崖郡的诏书后,无不欢欣鼓舞,人人都认为将要见到太平盛世。陛下应当马上再减少官室花费,省去奢侈富丽的装饰,修定规章制度,整治朝廷内外,亲近忠正之臣,远离讨巧奸佞之臣,禁止郑、卫之声,宣扬《雅》《颂》,举荐奇异之才,广开直言之路,任用温良之人,斥退刻薄的官吏,显贵廉洁的士人,昭彰无欲的大道,观览《六艺》的大意,明察上世治国的要务,明晰自然的大法,推广和睦的教化,以便崇尚仁义,匡正失掉的风俗,改变百姓的价值取向,让海内之人很清晰地了解本朝所推崇的教化,在京师弘扬大德,让美好的名声传播到海外,然后大的教化就能成就,礼让之风就能兴盛。

汉元帝听了匡衡的话很高兴,马上升任匡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凿壁偷光


黄其军

        作于2022年1月28日(古历辛丑年十二月廿六)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宣元六王传(三)

宣元六王传(二)

孝宣六王传(一)

冯奉世传(三)

冯奉世传(二)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书》研读409:匡张孔马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