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与判断

    夜里读《噪音》,你的大脑是一种测量工具——判断。书中说测量这一概念隐含着准确性的目标——逼近真实值和使错误率最小化。做出判断不是为了让人印象深刻,不是为了表明立场,也不是为了说服他人。书中的文字总能引起我的共鸣,暗暗戳中我,教育我。进入新办公室的第一天,为了给大家留个好印象还是想快速融入,我比平时话多,开玩笑,热心肠。这不是本来的我,我在模仿谁?

    是什么让你觉得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这种感觉称为“做出判断的内部信号”。判断之前有大量信息,但很多信息看起来并不一致(生活中很多需要做决策的时候都出现,这里的不一致可能是信息矛盾,可能是机会的得失,好与坏,事情皆有两面性。)你必须努力构建起一个帮助自己做决策的前后一致的印象。“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回忆”是人与人之间判断差异性的源头之一。你随意地整合了所有线索,并没有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来回答这一问题。“非正式”的思考能够让你快速做出判断,但可能产生噪音,为了减少噪音,我们的判断需要有一个正式的过程,关注过程而非单个案例的结果,例如增加一列数字,能够确保获得相对一致的结果。

    这本书买了很久了,继《思考的快与慢》之后,为什么最近想啃这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著作,我想减少环境中噪音对我的影响,唤醒更多自我觉察的能力。同时,丹尼尔.卡尼曼是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看到他的言论我也想到了之前听心理学家的讲课内容。有时我们会出现自我感觉的矛盾与混乱,对自己的感觉不清楚,很难从一堆混乱的信息中辨别。对感觉的判断已经混乱,分不清哪些是以往别人塞给你的,哪些是自己的真实感觉,此时需要做的就是澄清感觉,就是对自己的感觉多点觉察,不会被别人的感觉覆盖了。如果个人感觉不清晰,行为就不清楚,活得很拧巴,确实如此。

  如何改善这一状况?第一步,把感受写出来;第二步,问自己是否愿意(对应意愿),是否喜欢(对应情绪),是否轻松(对应能力);第三步,如果说“不”会不会损失什么,简洁写,写太多混淆视听,不说“不”得到什么;第四步,有无方法弥补损失,松动自己的内在驱力;第五步,决定。

    做出判断也应有一个正式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噪音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