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能力

家庭是人们寻找自我的地方,是一个人第一次判断自己是否有价值的地方,孩子从家庭生活中体验、学习与别人亲近或者疏远的人际关系。

孩子效仿父母的沟通模式

    我们的大部分沟通都是在努力保护我们自己。孩童时期,即便不会说话的幼儿,也会通过哭声发出请求,我们时刻通过与家人的互动学会了这些沟通方式,形成无形的家庭规则,具有生存意义的沟通方式就形成了家庭成员的生存方式。

沟通姿态的概念

    《撒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提到过四种生存姿态,分别是:讨好、指责、超理智以及打岔。第五种是表里一致。

生存姿态,如何保护我们?


讨好


讨好

    当我们感到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为了息事宁人,很多人会采用讨好的方式,讨好他人时,我们漠视自己的价值感受,将我们的权利拱手让给他人,事事顺从。萨提亚用下面这张图表来描绘这种状态。在这张图中,讨好者会对他们在交往中的人和情境予以充分的尊重,却毫不在意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低,自卑、常感到无力感,通过顺从与他人产生联结。


指责


指责

    指责者,尽力让对方认为自己很强大,其实内心也没把握,用指责的方式掩盖内心巨大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因此常常把自己的责任强加给他人(或者孩子身上)。

超理智

    超理智的人,表现特别冷静,甚至近乎冷漠,他总是会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或者用一些大话、套话来保护自己的自尊。

打岔

    喜欢打岔的人让别人得不到任何相关信息,打岔的人是不会对重点做出反应的,说了一堆话却不知道表达什么,左右而言他,其实他的内心也很孤独,但是他并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一点。

    成年人常常以为如果婴儿不会说话,他们也就不能看、听或思考。然而婴儿在能够开口说话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人类的知识。他们能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

    当家长展现权威的时候,无视孩子的需求、快乐和好奇心,家长表现出无动于衷时,孩子常常会备受打击并感到无能为力。孩子对此可能做出的抵制父母强有力的威胁或者顺从他们。实际上,家长并不是真的打算这样来伤害孩子,也许家长认为孩子就要这样教育,都是为了孩子好,不管怎样,孩子们从日常生活中父母那里学会了责备和评判。成年人常常用手指指着儿童的鼻子警告他们,并试着教会他们,孩子害怕、绝望,他们认为自己是坏孩子,无能,什么都做不好。父母伸出的手指,显示出他们对于孩子的异常行为感到多么绝望,这样的形象深入孩子内心。这种情境逐渐导致孩子低自尊。孩子会出现无助感,无力感,当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时而出现精神障碍症状。

    孩子们知道了被责备的感觉是怎样的,以致他们在没有受到批评时也会感到受到了责备。面对责备,功能不良的应对方式包括逃避和忽视。

    要想达到表里一致的沟通,我们的爱必须发自内心,对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尊重。家长决定和孩子一起生活,生活中言出必行,做出榜样,多鼓励孩子,与孩子一起通过生活体验责任、成就和职责的感觉来证实自己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