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书评

这本书是就有耳闻,但是一直到最近才开始读,并且读完第一遍,看完之后,是一本可以读很多遍的书。

有人说,读书就好像是和作者对话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你可以了解作者的品性,性格,以及个人风格,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一位为国发声,为古代文化发声,过五千年历史发声,但又不失与社会连接的一个作家跃然面前。

这本书涵盖的内容从敦煌苦旅到全国各地,当然在苦旅的过程中,会给我们剖析一个地方的历史,比如三峡,比如天一阁。

在作者描绘的过程中,我在敦煌这一章节里,描述那一位无知,愚昧道人的时候,既感慨是国家的不幸,招到这么一个人看守国家最珍贵的宝藏,但其实也感慨,是国家的制度,当时的乱世,让国外的“强盗”把一个又一个的作品拖出去,还要写书去标榜自己的强盗行径。当地官员的不作为,他们本可以为,但是个人的利益不允许他们为。

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读书的时候,是遇到这一本书的,因为它真的是很那种,任一章节拿出来,都可以让学生学到无数新词汇的书,提升词汇量的一本书,也是让你更好的感受中文之美的一本书,

简单举例说“这便是唐人的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的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的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

这本书其实除了带你游历各地,有些景点自己也去看过,但看完只会停留在表象,看到这是一处什么,但是背后的历史,深沉的历史,如果这是一本带你游遍中国古建筑的书,它还可以让你深挖背后的历史,从表象看到内在的肌理。

简单举例《白莲洞》,“温软的手指触摸着坚硬的化石,易逝的生命叩问着无穷的历史。理所当然,集万千年的祖先也触摸过塔,发出过疑问。我的疑问,与他们相差无几,我们从何处来到这里,又从这里走向何处?”比起《苏菲的世界》。我觉得这本书上描述人类举起火把,去洞口探查哲理的光辉,更加接地气。你看到的是一个影子,还是看看可以透出光的洞口外面到底有什么?

除了各类景点,也讲上海人的精明,用徐光启去说明,用倪桂珍引出,以及《等待戈多》场场爆满里面去说,他的文章,从不会停留在一个城市的特点身上,而是折射一个时代。

写文当如是,不久之后期再次拜读。

PS:虽然余秋雨先生的文风深沉,辞藻丰富,但我还是更喜欢汪曾祺先生,戏谑,轻松,虽人生经历不轻松,但又可以在沉重中,独得一份轻松自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化苦旅》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