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之——“一起去爬山吗?”

欢迎关注【笙晨闲谈】微信公众号,闲谈、干货一应俱全,只要你关注,就会有故事~

The Bad Kids

隐秘的角落

Cat's Cradle


Hello!各位小伙伴们,我们又好久好久不见了,笙晨真的是想死你们了呢

随着时间的逐渐流逝,又一批同学们的高中时代接近尾声了。笙晨觉得,在刚刚经历了前几天的高考的童鞋们,完全可以趁着这个难得的假期,好好嗨一波了哦~~

What??你问我有啥可嗨的??追剧他难道不香嘛??所以,今天笙晨就给大家推荐一部刚刚完结的国内首部家庭悬疑剧集——《隐秘的角落》。至于推荐原因嘛……接着往下看哦~~


01

在笙晨开始今天的推文之前,老规矩,咱们还是先来麻烦一下度娘,让她给咱们简单的介绍介绍这部解剖人性的悬疑推理剧吧——

《隐秘的角落》改编自紫金陈的推理小说《坏小孩》,由韩三平监制、辛爽执导,秦昊、王景春领衔主演,荣梓杉、史彭元、王圣迪特别主演,张颂文、刘琳、芦芳生、李梦、黄米依主演的国内首部家庭悬疑剧集。该剧主要讲述沿海小城的三个孩子在景区游玩时无意拍摄记录了一次谋杀由此展开冒险的故事。

看似一段简单的介绍,甚至整部网剧完结也就短短的12集,但是里面描述的情节在笙晨看来一点儿都不简单。甚至在看完整部剧之后,笙晨唯一的感觉就是——我这难道是看了个寂寞??

好吧,我承认,真的是感觉自己啥都没有看懂(我才不承认是我理解能力不强呢,理解能力不好也是因为语文老师没有教好╭(╯^╰)╮这句话笙晨的语文老师肯定没有看见……哈哈哈哈哈哈……)不过笙晨相信,很多小伙伴们在看完这部剧之后,也是一脸懵逼吧(笙晨知道一定是的,不用解释)但是今天既然笙晨说了要跟大家推荐这部《隐秘的角落》,为了不打脸,强词夺理咱也要说下去不成,哈哈哈哈哈哈~~

02

好啦,咱们言归正传,其实就单单这部剧来说的话,笙晨觉得真的非常适合推敲(毕竟在看剧的过程中,也是非常的烧脑啊~~)

这部剧中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场景,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也有其深刻的含义,真的可以说是整部剧从头到尾没有一帧是附赘悬疣,说白了人家这部剧里面帧帧都是“关键帧”啊!

其实看过原著的小伙伴们可能发现了,这部剧相比紫金陈的推理小说《坏小孩》来说,真的是改编了挺多地方的。

可以这么说,如果把这部《隐秘的角落》比作P图片的话,那么这部剧便是把原图,也就是那些书中的故事,给调了调亮度,把亮度整体调高了,还又给补了个光,最后还顺便给加了柔光滤镜,最终才使这部《隐秘的角落》出现在了网络之上。

在这部剧中,你所能看到的那些人和人之间的善意,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意,是真的远远多于在《坏小孩》这本书中所呈现给我们的世界的。

可以说剧中人物所做行为的核心推动力,更多是因为爱,是因为他们对爱的渴望,虽说有时候这份渴望是有些病态的,但依然是他们内心深处那对爱的渴望,以及对失去爱的那份恐惧,如此,这便成了他们做事的动力。

或许这也正如剧中张东升的台词所说的:“你们有没有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有时候为了这些东西,我们会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许这也就是因为这句话能成为整部剧的核心台词的原因所在吧……

03

“你愿意相信童话,还是现实?”

笙晨相信看过这部剧的一些小伙伴们肯定记得张东升在这部剧中多次提到的这句话吧。到底我们是选择相信童话,还是选择相信现实,其实很多情况下真的往往就是在我们那一瞬之间。

选择相信童话,或许意味着你可能会少了一些现实当中的烦恼;而选择相信事实,那你承受的也并不比童话中的少……

笙晨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笙晨觉得这部《隐秘的角落》可以说是真正的强调了环境、童年对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同时,他也为现在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方面敲响了警钟,也要提醒家长们一定不要忽视自己孩子心理方面的教育,毕竟你的孩子将来大概率还是需要自己走向社会,还是需要自己去闯荡,那时的他们所凭借的不仅仅是成绩,甚至都不需要再凭借成绩。

其实说到这里,笙晨还想多说几句,现在很多父母可以说是都是在自己孩子上学期间什么事情都不需要他们去做,说等到将来工作了,将来走上社会了,他们就会了,不需要提前干这些“不需要”的事情,甚至就像在剧中周春红对朱朝阳的唯一要求那样,在学校没有社交,也不需要社交,只有学习好,成绩好就可以了。或许这便是导致朱朝阳没有直面、处理人际冲突的一些经验吧。在平时自己遇到同学欺辱,父亲忽视,他会选择忍耐、回避。

但是身为家长,你们有没有想过,等到真的到了以后你们孩子需要这些“不需要”的东西时候,他们真的可以做到快速上手,甚至是可以做出一番令人满意的成绩嘛?在笙晨看来这真的是未必如此啊,说实话,笙晨觉得如果真是这样,能做完就真的不错了,至于做好,做到拔尖水平,真的是不敢奢求了(点到为止,自己想象)你们是否能够确保,自己孩子的那些所有“不需要”的需要,真的能不像朱朝阳那般被忽视嘛?笙晨觉得真的未必了吧,孩子们所有这些被压抑的愤怒和委屈并不会自动消失,相反这些东西都存在了他们的心里,像一枚枚待燃的炸药,真的是一触即发啊。就像剧中的朱朝阳,他缺少的或许应该是犯不犯错没关系,也不重要,而真正重要的应该是在你犯错之后,学会承认和改正吧。

笙晨觉得《隐秘的角落》这部剧,可以说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其不是流于罪恶表面,而是试图去展示人性的多面性,希望让观众看到更深处的内容,用的这个剧名或许也是为了提醒人们多去关注一下,去关注处在时代洪流冲刷下,那些不被注意的角落,去关注在这些角落中滋生着的人物与故事,虽然这些人物与故事或许并不起眼,但是我们放大来看,却能带给我们惊心动魄的震撼感。

导演辛爽或许也并不希望对该剧的行为与人物做出好坏、善恶等一系列的个人定论,他也希望将更多的思考留给观众,毕竟那一千个读者里面,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04

笙晨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世界上真的存在善与恶嘛?如果存在,那么善的就一定是善,恶的就一定是恶嘛?这个问题跟剧中普普的那句台词有些相似之处“犯罪永远都是犯罪吗?”其实在笙晨看来,这个问题如果细究的话,真的是让人很难回答。

善与恶在笙晨看来并不是绝对的事情,这个或许还真的需要去有所对比吧。你能说“孩子”因为他们天真,那就一定是善良的,他们就没有罪恶的一面?还是你能确保“杀人犯”因为他们杀过人,就一定是令人厌恶的,他们就完全没有善意的一面嘛?这问题的答案,或许真的没那么容易确定吧……

就像是在这部剧中,你能说三个孩子就一定是善良的嘛?你能说张东升就一定是令人厌恶的嘛?答案并不是完全肯定的吧。

就像是朱朝阳,其实他和张东升这两个人物,从名字上就能看到明显的关联:朝阳、东升,或许说朱朝阳就是进化版的张东升这话也并不为过吧,毕竟或许事后的朱朝阳真的是感觉比张东升更有心机、更善于伪装,也更狡诈毒辣。

甚至还有剧中年龄最小的普普,从她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这种被大人所伤害,并学习了大人恶行后,留下来的恶之印记。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普普和朱朝阳,并不是天生的恶童,他们的恶仅仅只是后天习得的恶啊。

还有普普和严良,在最初的时候也并不愿意去帮助朱朝阳弑父。但是朱朝阳提醒他们,如果二人不帮自己,朱朝阳杀死妹妹的事被他爸调查出来后,普普和严良也脱不开干系,就会被送回孤儿院,那个他们想方设法所逃离的地方……这所有的一切才最终导致了他们答应了朱朝阳的要求铤而走险。

其实笙晨觉得,或许导演也正是从这三个孩子的身上,暗示我们成人世界里的阴暗吧,也正是因为这块阴暗之地的存在,才使得孩子们不但没有避风港可回,还迫使他们为了避免被恶行伤害,而不得不在错误的路上渐行渐远……或许这也正是因为身为家长,没有好好的保护,也没有去好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反而在孩子面前展现了成人世界的肮脏、罪恶,反而让孩子们学会了虚情假意,学会了施暴,甚至是学会了杀戮,这也导致了三个孩子既是受害者,也成了作恶者。

在这部剧的结尾处,演绎的是普普和弟弟配型成功,两个人也都活了下来,但是在笙晨看来,这样的结局真的是属于一段“童话”,或者说的直白点儿,就是为了过审而拍的幻想场景。这或许也正是应了原著作者紫金陈在微博上的那句暗示“有些人应该死了,但是必须活下来。”吧……

同样,剧中的张东升可以说是现在无数普通人的真实写照吧,人到中年,一事无成,事业不成功,甚至婚姻也破碎在即,亲戚也都看不上自己……

在剧中,张东升这个人物虽说可以算是一错再错,背负了多条人命,但是他也有其善良的一面,他的内心也还有一点点净土,毕竟他还关心普普,对普普动了恻隐之心,甚至在面对普普病危的时候还想到了拨打120……

05

一起去爬上吗?

您看我还有机会吗?

你愿意相信童话还是现实?

你们有没有,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有时候为了这些东西,我们会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相信别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罪犯永远都是罪犯吗?

你读书就是为了杀人吗?

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初给你们开了门……

虽说这部《隐秘的角落》真的算是一部短剧了,但是剧中那一句句经典台词,可以说是句句扎痛人心,真的让我们牢牢地记在了心中,甚至在笙晨看来,剧中的有些台词,真的是完全经得住我们去细细推敲。同时,在这部剧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片段,每一集,每一个人物,甚至是人物的每一个表情……这一切的一切,也都完全经得起我们去慢慢揣摩,细细体会。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经典之作吧,愿将来可以有更多的经典巨作被推上荧幕,也愿高考的孩子们可以给自己的高中时代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加油!

刚开始:仨孩子好单纯

快结尾:张东升好单纯

看完了:我……好单纯


PS:原文链接:《隐秘的角落》之——“一起去爬山吗?”

看完记得关注【笙晨闲谈】微信公众号,不定期更新“计算机”类的相关干货,以及闲谈类的文章。只要你关注,就会有故事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隐秘的角落》之——“一起去爬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