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坚持原创分享第1422天

失去奶奶的“胆小”女孩——丧亲后的心理干预:

    亲人去世每个人都会带来伤痛,一般来讲,丧失亲人后的心理反应,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①休克期:可能会出现情感麻木,甚至出现否认丧失亲人的事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短期内有助于其心理适应,若长期处于休克期,就可能产生心理障碍。

②自责埋怨期:如果没有对已逝者生前尽到应有的责任,有些人就会产生自责,后悔没有机会补偿,总觉得对不起逝者,甚至认为对方的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精神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言行上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若是突发的灾难造成的亲人丧失,有些人会非常愤怒,抱怨命运的不公,甚至产生攻击行为。

③怀念抑郁期:有些人会出现情绪低落,不愿意见人,特别丧失了孩子的家长,不愿意看到与自己孩子同龄的儿童,有些人什么都不想干,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夜间有噩梦、失眠等,陷入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不能自拔。

④恢复期不再做噩梦,开始适应新生活。

      以上4个阶段因人而异,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一般来说彻底从丧亲的影响下走出来要经历1~2年的时间。

      面对亲人丧失这些创伤危机事件的修复或恢复过程来说,通常会经历一个居丧、哀伤哀悼和重新生活的阶段,顺利的度过居丧期非常重要,至少可以从中学会怎样继续生活,化悲痛为力量,每个阶段完成不同的心理任务,方能顺利的度过,它们的先后顺序如下:

①认识到失去亲人已经成为现实。

②感觉到丧失的痛苦。

③接受已经发生的死亡,会导致自己的生活从此发生改变。

④寻找生活的意义,度过居丧期。

      居丧期的正常反应,在生理方面:筋疲力尽,头痛,恶心,肌肉痛,在情感方面:愤怒,悲伤,疑心,内疚,绝望,孤独;在认知方面: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模糊,记忆力下降,烦恼;在行为方面: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社交退缩,哭泣梦见死者等。虽然有些当事人会明显一些,有些不明显,但每个人都需要度过一个居丧期,完成这个时期本身将是一个重要的支持性的心理干预。

      死亡是人生不可承受之痛,对于这样的话题我们都避之不及,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由于死亡的存在,我们才不能懈怠,希望在有生之年实现自我。对死亡的畏惧使我们有了紧迫感,更珍惜自己,也更珍惜亲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原焦点团队坚持原创分享第142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