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小贝阅读写作训练营第一课——游记类

先记录下今天晚间听课的一波三折。

八点开始的课程倒真是分秒不差地在八点整开始了,录播课。讲到第23分钟的时候,突然,重头来过……

群里哀嚎声一片——不会吧?助教请拉进度条!

然鹅,助教也爱莫能助。系统出bug了,助教说“我们正在紧急处理,请大家耐心等待”。

没办法,只好老老实实重听,因为怕不知道什么时候系统修复了,进度条可能瞬间被拖动到第23分钟。

时间一分一分逝去,终于,进度条自动行进到中断的地方,继续前行。

没成想,祸不单行。

刚慢慢进入状态,专注在老师的讲解中时,手机突然一下黑屏,声音全无。

手机坏了?!第一反应是自己的硬件出bug,然而再次划开屏幕,看到满屏和我一样的问号——“断了?”“完了?”“什么情况?”“这玩意儿到底行不行?”

助教估计都要哭死回去查黄历了,今天是否不宜传道授业。

在家静观的老师终于忍不住了,挺身而出:“还是我来给大家直播吧。”

哇,刚才还一片忿忿的学习群,顿时一阵欢呼——“大彩蛋!”“直播!”“赚到了!”

于是,从58分钟后,老师开启了全程直播讲解,互动穿插,各种高人不时抛出我连听都没听说过的人和书籍,一遍又一遍刺激着我渐渐麻木的小心脏。

还有一个人,问:“老师,可以写国内还没有引进的原版书的书评吗?”

这位同学,你确信你真的是来 “学”写书评的吗?

请原谅我,无知限制了我的想象。

好了,以下是今天游记类书评的撰写大致方法。

首先,如同所有文章一样,开头对于抓住读者至关重要。关于游记类书评,可以尝试挖掘作者旅行的缘起和动机。可以以以介绍作者、使用书中一个情节、或是直接对书籍做总结的方式开篇。

接下来,游记类书评一般包括以下三点要素:

交代作者旅行的动机;作者写作的风格、旅行方式和内容;作者是否完成了一部游记的任务,描述了一个地方的细节和整体精神。

在写作中,要注意不要用第一人称,不必介绍你与这本书的因缘际会,因为那不是读者所要了解和感兴趣的。

直接说书,不要自恋,没人对“你”感兴趣。

还有一个厄普代克书评的原则(我连这位老兄是谁我都不知道,真有点儿没脸咳咳)——如果认为这本书有问题,从该作者的或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中举一个成功的例子。试图理解这个失败。你肯定是他错了,而不是你错了?

其实整个课程中,老师讲的这种条条的内容很少,我这也是对照着PPT和有限的笔记摘抄下来的。

大量时间都是在分析具体的书评范文。

这些范文我是下午刚刚打印出来匆匆翻了一遍,至于那些书,我一本都不知道,更不要说看过。

三篇书评,单是读一遍我都觉得不是很顺畅。

简单抄录一段维舟评《黑羊与灰鹰:巴尔干六百年,一次苦难与希望的探索之旅》,大家感受一下我崩溃的内心。

“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在《中心与边缘》中断言,这样的国家缺乏共识,简直不存在人所共信的合法性:“低度发展国家里的集体自我形象压倒性地是原生的(即部落、族群、地方的)或宗教的,断非公民的。由于每个集群的成员都倾向于相信,别的每个集群的成员只会为了自身集群的利益而行动,他们不相信充塞着这种人的那些公共机构绝不会损害他们。”这差不多就是南斯拉夫乃至巴尔干半岛的写照,如果说这里的争斗尤其残酷和血腥,那正是由于人们原生的各种纽带还特别强烈,并且由于长期的历史仇恨,绝不相信其他群体的善意;而与此同时,除了自身所属群体的暴力,又没有其他约束能使人们免遭伤害,于是这样一个部落化的社会,其暴力循环变得不断自我强化,最终往往只有外来的强力(马其顿、罗马)土耳其)才偶尔给他们带来统一,却很少通过自由的联合。”

这段话我读了两三遍,感觉勉强get了书评人的意思,勉强这俩字儿都说得不太硬气。

九种文体,一共推荐了三十多本书。46天时间里,自行选择,也可以不限于所列书单里的书,完成三篇书评。

我最终初选了四种文体,选了四本书,下了单。多买一本,可以做备选。

为什么我挑的书看起来都这么厚?

因为其他的比这几本更厚、更深、更晦涩难懂……

老师亲临救场,现场气氛热烈


每一本看起来都不那么好啃,AWS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联·小贝阅读写作训练营第一课——游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