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创造“风口”:玩转生死游戏,创造物联网“生态品牌”

关注【本号】,更多关于薪酬、绩效、股权、合伙人等内容免费与你分享!私信“视频”送您关于员工管理、绩效薪酬的干货视频。

2018年3月7日,美国波士顿还在下雪,张瑞敏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发表了《创建物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的主题演讲。他第一次来哈佛是在20年前,哈佛教授林思·潘恩撰写了《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邀请他来讲课。

如果说20年前,海尔还在努力学习美国公司,那么现在,海尔的模式探索已经失去对标,进入了“管理无人区”。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听众很难通过一场演讲彻底了解“人单合一”模式。但当最后一页PPT展示出来,在场的美国学生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那是美国国父托马斯·杰斐逊写在《独立宣言》中的一句话:“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张瑞敏说:“美国人强调自由和平等,但美国的企业没有自由和平等,因为CEO就是“独裁者’,CEO就是国王”。”不管美国人愿不愿意接受,他说出了他的观点。这一观点以34年的管理实践为支撑,从一开始,他就相信人是目的,不是工具。

体量巨大的海尔被分解为数千个“小微”,包括创业小微、转型小微、生态小微三类。创业小微是海尔内部员工成立的创业公司,目前有200多家。转型小微由原来的事业部逐步转型而来,这类小微涉及核心业务,转型更复杂,难度也更大。生态小微是在海尔创业平台上由各利益相关方(供应商、内部员工、投资人、客户)共同成立的小微,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目前有2000多家。

看起来,海尔成了一家控股型公司,其实本质完全不同。海尔需要从股权层面控制创业小微(有的项目海尔已经不是控股股东),更重要的是让创业小微创造更多的用户资源。创业小微可以自主选择创业方向,总的来说,需要围绕“智慧家庭”展开。

创业的过程是从悬崖上跳下来,在落地之前组装好一架飞机,并驾驶这架飞机飞走。创业小微投入的正是这样的“生死游戏”。海尔不会给创业团队投一分钱,团队成员自己必须投钱。如果创业项目得不到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自我造血能力又不足,最后只能解散。在这个创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当道的年代,现金流充沛的海尔,牺牲了投资驱动下的红利机会,但赢得了物联网时代的先机。

海尔不再是制造家电的企业,成了孵化“创客”的平台。海尔对品牌的定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时代,品牌主要指“产品品牌”,到互联网时代,品牌变成了“平台品牌”(如电商)。而物联网时代,主要是“生态品牌”的竞争。物联网“生态品牌”强调共创共赢,要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而不只是少数寡头的胜利。

2017年,有“物联网之父”之称的凯文·阿什顿到访海尔,这样评价:“我认为海尔是我见过的,在物联网方面做得最好、准备得最彻底的企业,全世界没有一家企业像海尔这样,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技术,都准备好了迎接物联网。海尔比其他公司都处在更好的位置迎接未来。”他研究物联网多年,在世界各地和许多公司的创始人及高层管理者谈论互联网,很多人听了持抗拒态度。而张瑞敏对物联网的认识,让他颇有志同道合之感:“万物互联之后,物体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原来的价值,只是一个载体,通过载体产生新的方案。比如一个冰箱,提供的不再只是冷藏的食品,而是食品的解决方案。中国人担心食品不安全,冰箱可以连接有机食品供应商。用户的不满不再是对冰箱这个产品的不满,而是对服务方案的不满。因此就不再是简单地销售冰箱,冰箱变成了一个平台,各种有机食品供应商都可以上来。我们现在考核的不是冰箱卖了多少钱,而是生态收入。通过生态收入赚钱,最后甚至可以让冰箱免费。

一个个硬件产品承载了交互功能,变成了一个个生态圈,进而构成了海尔物联网“生态品牌”的基本要素。例如,海尔的酒柜产品,不只作为硬件销售;进入餐厅、酒店、会所等场所之后,还可以引入优质红酒资源,酒柜成为销售红酒的入口。每售出一瓶红酒,公司、经营场所、红酒供应商都能得利。同时,酒柜还开发了网上商城与手机应用,硬件销售收入有限,而生态收入源源不断。

制度层面,海尔将传统损益表,变成“共赢增值表”。传统损益表中, 收入减去费用、减去成本,就是利润,但海尔认为更重要的是生态收入“共赢增值表”中,横轴是基本的产品收入,纵轴是生态收入。如果产品收入高,生态收人为零,总收人也是零。这驱使员工不但在原有赛道上要成为行业引领者,还要与用户交互,创造更多的生态收入。

运营层面,海尔的COSMOPlat是全球唯一可以让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社群交互,将分散的需求汇集,再通过互联工厂生产,解决了个性化需求与大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大规模定制。由于是高度定制生产,COSMOPlat平台的产品不入库率近70%,产品在出厂前已经锁定用户。海尔“云熙洗衣机”就是大规模定制出的产品,首发预售超过20万台,之后的每一次产品迭代,用户的意见都起了重要作用。

2017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新标准委员大会通过一项由海尔主导的大规模定制国际通用要求标准的建议书,成为IEEE创立半个世纪以来,唯一以模式为技术框架制定的国际标准,也是全球首个由中国企业主导制定的智能制造标准。

德国人最先提出工业4.0概念,但工业4.0的名片——大众辉腾汽车最终以失败告终。辉腾对标奔驰,但就外形来看,没人认为这是一辆豪车。这就是过于注重内部智能制造,忽视用户体验的结果。智能制造最终还是为了用户体验升级,近年来,工业5.0概念兴起,核心就是“个性化定制”,工业技术最终又螺旋式回到了人本身。而海尔一直在实践,产品不入库率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获取更多海尔的变革创造、企业绩效、股权合伙模式,评论区留言或关注私信。我是绩动人薪!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尔创造“风口”:玩转生死游戏,创造物联网“生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