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日学—潜心学习国学第3天

精进日学—潜心学习国学第3天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学习《论语》

001【原文】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002【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仁德的。”

003【咬文】

巧言:是好其言语,

满嘴花言巧语,阿谀奉承迎合别人,把注意力都放在外表上,就有了内轻外重的分别而很难注重内心的真诚。

令色:是善其颜色。

追求外在的华丽,迷惑假象,缺乏真情善意,没有务实求真的态度,就不是德高望重之人。

004【嚼字】

仁字3义:

仁之性:是向善,是天生的人性。是在真诚地自觉地保持内在情感。

仁之道:是择善,靠智慧与勇气选择人生的正道。

仁之成:至善。完成人的使命,死而后已。孔子认为自己和同时代的人都不曾达到仁。

005【深思】

孔子思想的“一以贯之”中的 “一”就是仁,亦即用“仁”,把人类的生命从开始、过程和结束连贯起来。人的一生是要求仁,得仁。

【总结】:

心口相一,这种质朴精神和本色的态度,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内容。巧言令色的人往往轻薄不务实,一味追求用外在的悦人方法,而不去修养内心的仁德,摆着伪善的面孔混迹在人群之中,摇唇鼓舌,惑乱人心,使人上当受骗。明末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在《日知录》中归纳出天下两种最不仁的人,其一是好犯上作乱的人,其二便是巧言令色的人。

君主身边的人若是巧言令色的话,迷惑黑白、颠倒是非、陷害忠良是危险至极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进日学—潜心学习国学第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