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成功不应该等于钱和权

“现在中国社会的浮躁非常严重!三四十岁的精英分子,英文非常好但是文化底蕴非常差,而且很傲慢。有一次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邀请中国一位年轻的企业家去研讨,他张口就问:是我跟他们学还是他们跟我学?还有一次在联合国做演讲,每个人发言的时间都限定了,国际上的著名学者都提前写好发言稿,把握时间。可是我们的一位年轻学者没有做任何书面准备,上台先花五分钟‘热身’,到他真正要讲的时候没有时间了。更让人担心的是,真正想在文化上有所创见的年轻人太少。在美国曾经有一个调查,金钱、权力、名誉、公益、智慧,让大学生们选择这些要素在人生中的排序,美国是公益、智慧在前。中国大学生的答案什么样,大概我们猜得到。”——《先生们之杜维明》

这种价值观也许跟我们的父母辈也有关系。因为父母们总盼望着孩子成龙成凤,而中国人对于成功的定义要么是有钱,要么是有权。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所以长大了也就一门心思地想挣更多的钱,想站到更高的地方,为此可以违背良心道德,不择手段。

我想起高三的时候曾看过一篇文章。文章里说日本人的孩子如果梦想是当一位面包师,父母只会开心并鼓励,而不会有任何的责骂和看不起。然而在中国,如果你的梦想是想当个面包师,父母肯定会说你没出息,要你重新定一个目标。甚至我们自己,年少的时候梦想都是当老师,当科学家,当医生。而等我们长大,所谓的梦想则化成很笼统的“挣很多很多钱”。

看《先生们》,那些已经老去或者逝去的大师们穷尽一生刻苦钻研,一辈子扎进文化和艺术当中。可就像先生们忧虑的,当他们故去,很难从现代人里找到继承下去的人。就好比汤一介先生想要编纂《儒藏》,收录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儒学文献3000余种,共330册,约10亿字。可是时间和病情不给这位老人完成这个大工程,在编纂正式启动不久,汤一介先生就被查出有肝硬化,而后辈人里,几乎找不到人接他的班。

前几年“国学热”兴起的时候,曾以为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再次被重视,从而引起国人真正的兴趣,然而这终究只是奢望,所谓的“国学热”,不过被某些机构和企业利用,成为又一种挣钱的手段。于是我也心有忧虑,什么时候,国人对于成功的定义能够有所改变?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去找回我们丢失了的那些传承?

你可能感兴趣的:(【13】成功不应该等于钱和权)